高中同步测试卷(八)期中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2.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统治D.瓦解了贵族政治3.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B.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C.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4.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A.绅士权威的衰弱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5.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乾德三年(965年),又“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晓勇者,藉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网”。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A.加强国家边防力量B.打击地方豪强势力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D.集中中央军事权力6.“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该材料可证实的史实有()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③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④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指的是()A.西汉时的郡国并行制B.隋唐的科举制C.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D.明清内阁、军机处的设立8.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①狭隘性②排他性③不公正性④阶级性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各种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性。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政治的表述错误的()A.狭隘的也是充实的B.最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C.比封建君主专制更能推动历史进步D.不利于国家统一10.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11.有学者认为:“在其他民族还苦于找不到一个对付王权或皇权的独裁和专制的(工具)时候,英国就已经利用了弹劾这个工具……保护着贵族进而也保护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英国,拥有弹劾权的机构是()A.国王B.首相C.议会D.内阁1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如果行政权没有制止立法机关越权行为的权力,立法机关要变成专制,因为它会把它所能想象到的一切权力都授予自己,而把其余二权毁灭。”下列文献或措施中最符合该材料意图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B.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美国的总统否决权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3.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