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至今,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其中位于北方辽河上游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是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是A.姜寨聚落遗址B.牛河梁遗址C.襄汾陶寺遗址D.二里头遗址3.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当时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4.史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皇室衰落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这反映了①诸侯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③“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④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5.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某诸侯国大夫田氏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观察右图,指出此诸侯国是A.①B.②C.③D.④6.“知足常足、以柔克刚、莫走极端、适可而止、韬光养晦”这些主张,体现了A.老子思想B.韩非子思想C.墨子思想D.荀子思想7.《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材料表达的思想A.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B.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D.与孔子“仁”的思想一致8.史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结合所学分析,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的原因有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②汉初经济之凋弊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④“汉承秦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有关三国历史家喻户晓,下列项中表述错误的是A.曹丕称帝定都洛阳改国号魏B.孙权定都建业国号为吴C.司马昭发兵,西晋灭蜀D.刘备定都成都仍用汉的国号10.北魏孝文帝曾颁旨:“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A.平城鲜卑语B.中原汉语C.洛阳鲜卑语D.北方胡语11.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条运河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下列关于它开凿的评价最为客观准确的一项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C.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D.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加速诗句中历史变化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3.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下列关于突厥史实解释错误的是A.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部落B.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C.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D.8世纪中叶后在中国北方退出了历史舞台14.“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体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15.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参知政事、转运司、《梦溪笔谈》②政事堂、两税法、殿试和武举③宣政院、《授时历》、杂剧④《神农本草经》、西域都护府、中朝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16.同学们在复习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时,会通过连线、归纳等方式进行整理。下列项中连线错误的是A.东汉张仲景——“医圣”B.东晋顾恺之——“画圣”C.东晋王羲之——“书圣”D.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