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四)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造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航海条例》的颁布C.代议制的确立D.英国工业革命2.有些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C.世界从孤立、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开始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3.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到:“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有()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4.到18世纪,亚洲和欧洲发生了餐桌革命,玉米和马铃薯的食用量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D.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的结果5.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体现出欧洲探险家们的传教热情②现实目标指的是追求黄金、香料等财富③反映出海外探险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动力④说明了达·伽马和哥伦布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A.英国和她的姐妹国家是平等互利的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倡导建立起合理的国际新秩序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7.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B.近代代议制政体在西方确立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8.下列是欧洲某项贸易的大略资料,该贸易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目()年代1500-16001601-17001701-18101810-1900数量27500013410006000000600000A.黑奴B.棉花C.香料D.钢铁9.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0.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C.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11.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