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s\up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C)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解析: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与G—I段第二个高峰曲线相符,故C项正确。2.如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C)A.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B.轻重工业资本薄弱C.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解析: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1913~1919年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故选C。A“协调发展”说法错误,排除;B、D在图中没有体现。3.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D)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①正确;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据此可知②正确;“冰雹无情”处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资本主义,故③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④正确。所以答案选D项。4.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D)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解析: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运动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而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D项正确。5.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A)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解析:“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的秩序,故A项正确;由“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可见其主要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故B项错误;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并没有确立抗战的政策,故C项错误;由“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可见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白银外流,与英美的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6.《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面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B)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指的是“一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打击,故B项正确。7.下表呈现的内容反映了(A)民国时期工业资本年均增长率(%)表注:*外国资本为1914年,官僚资本为1911年,民族资本为1911年,计算增长率时各按其本身年数。**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