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一、选择题1.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纳米级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解析:这种纳米级镊子的臂长只有7nm,恰好在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内。答案:B2.下面三幅图中,与胶体有关的是()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全部解析:①长江三角洲是泥沙胶体聚沉形成的沙洲;②夜幕降临时,空气潮湿,易形成气溶胶(如雾),彩色灯光照射下发生丁达尔效应,更加绚丽多彩;③树林中有炊烟或薄雾,均为气溶胶,太阳光照射时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D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解析:牛奶、豆浆、血液都是常见的胶体,故A错误;食盐水属于溶液,C项错误;石灰浆属于浊液,D项错误。答案:B4.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解析:A形成的是Cu(OH)2悬浊液,最不稳定;B为NaCl溶液,D为Na2CO3溶液,最稳定;C为Fe(OH)3胶体,属于介稳体系。答案:A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纳米科技的发展有赖于胶体化学原理与方法B.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出现沉淀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D.万里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解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将其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长江三角沙洲属于胶体的聚沉,故A、C、D正确;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出现沉淀,与胶体的性质无关,B错误。答案:B6.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滴加入一种液体,首先使溶胶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加入使沉淀消失,这种液体是()A.0.5mol·L-1盐酸B.0.5mol·L-1硫酸镁溶液C.0.5mol·L-1氯化钾溶液D.蒸馏水解析:使Fe(OH)3胶体消失的物质为酸,加酸时先凝聚,继续加则与Fe(OH)3反应。答案:A7.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B.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C.食品加工厂往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D.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解析:A项,“万丈霞光”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项,“卤水点豆腐”是胶体的聚沉;D项,“静电除尘”是胶体的电泳;B项,氯化钠溶液、泥沙均不是胶体,故选B。答案:B8.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解析:A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B项是胶体的聚沉;C项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D项为血液的渗析,有毒物质可透过半透膜与血液分离,而血液中蛋白质等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血液中。答案:A9.用Cu(OH)2胶体做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蓝色加深,往此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发生凝聚的是()①硫酸镁溶液②硅酸胶体③氢氧化铁胶体④蔗糖溶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用Cu(OH)2胶体做电泳实验,阴极蓝色加深,说明Cu(OH)2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向其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如MgSO4溶液)或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如硅酸胶体)均可以发生凝聚;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蔗糖不是电解质,加入后不发生凝聚,C正确。答案:C10.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