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扩展阅读阅读课本P53,了解《原君》对君主政治的认识。子产不毁乡校(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姓公孙,名侨,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公元前543年出任郑国执政,有远见卓识,擅长外交,力主改革。毁,撤销、关闭。)郑人游于乡校(〔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以论执政(〔执政〕政事。)。然明{〔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然明是他的字。}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退〕工作完毕后回来。)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忠善〕尽力做善事。)以损怨(〔损〕减少。),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岂不遽止〕难道不能立即制止人们的言论吗?)?然犹防(〔防〕堵塞。)川:大决所犯(〔大决所犯〕大的溃决所造成的灾害。),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道〕通“导”,疏通,引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吾子〕您,这是亲切的称呼)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二三〕这些,这几位。)臣?”民贵君轻选自《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丘民〕众民,泛指老百姓。)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变置〕改立,另行设置。);牺牲既成,粢盛(〔粢盛〕古代称在祭器中以供祭祀的谷物。)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选自《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土芥〕泥土草芥,比喻微贱的东西,无足轻重。),则臣视君如寇雠。”六、课后练习1、古代有不少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因进谏而受到贬谪等处分,如屈原、欧阳修、苏轼、韩愈等人都是如此,请将以前所学过的他们的作品找出来,再温习一遍,也许对古代的君主政治和这些文人的心路历程会有更深的体会。答案略。提示几篇作品:屈原《离骚》,欧阳修《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苏轼《赤壁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注意联系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体会其灌注在作品中的情感。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意义。1.寻虞世基等,寻亦诛死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飞来峰上千寻塔长度单位2.理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顺,指天下太平当窗理云鬓梳理文理有疏密纹路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道理13.信自知者明,信为难矣确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随意4.遇惟君臣相遇对待进,与操遇于赤壁遭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礼遇,恩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