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施策百战不殆——解读历史材料作文题未来高考历史科的命题(特别是新课标实施较早的省份),历史材料题已成为高考命题中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主打题型。它不但会在选择题型中有更多更好的体现,而且正在以“一统六国”的雄霸态势把多种主观题型收编麾下。历史材料作文题(沿用上海高考卷的称谓。有的老师也把这种题型称为历史材料论文题或小论文题)作为该题型中的“新贵”,已在近几年的上海试题中频频“闪亮登场”,实现了材料型试题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开辟了历史能力考查的新途径,引来了高校、社会、考生一片叫好声。预计2007年或后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一定会有部分省市引得“春风”渡“玉关”。一先识庐山真面貌:什么是历史材料作文历史材料作文题是材料题中新出现的题型,它是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以一个或多个材料作为设问和作文的依据。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设问灵活。材料来源极为丰富。只要是能反映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相关内容,如诗歌民谣、文物照片、人物画像、情景介绍、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艺术作品、名言名句、诗词楹联、民间传言、照片邮票、漫画插图、名人言论、史书摘记、数字表格、条约抄件、会议场景等均可入题。这种题型构思巧妙、考点新颖、活而不偏、新而不怪。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试题生动活泼,勃勃生气,往往成为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压卷之作;而且充分体现史学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使学生多维度感受“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原理。历史材料作文题测试功能多样,对考生能力品鉴更是优势独具,一道历史材料作文题可以让考生尽显能力层级,孰优孰劣,五级阶梯看分明。第一层级: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这是历史材料作文题关于能力要求的最基本方面,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史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不仅要透彻地理解史料,而且能够分清哪些历史材料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见解;同时对历史材料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辨别信息。第二层级: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高考历史材料作文题中,多采用原始资料,其中包含许多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因而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整理和概括能力。第三层级: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历史材料作文题往往会选用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材料,甚至同教材相关内容相左的材料,让考生完全通过阅读材料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考查考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四层级:利用历史材料对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考生在充分获取历史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某一历史现象或对某一历史观点进行论证。第五层级: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历史材料作文题中能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解历史材料,或用从历史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去分析说明历史现象,或论证特定的历史结论。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何多维度解读历史材料历史材料作文与语文材料作文在根据材料提炼观点、构思谋篇、援事论理、推敲词语等诸多方面有其相通之处。因此,考生要象语文材料作文一样读懂材料,准确把握主题,特别要注意多例历史材料的宏观层面和整体角度,系统利用材料史实,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解读材料要“三清”历史材料作文题以文字或图片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识读,捕捉材料的历史信息。捕捉到的历史信息越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越多,就越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得出准确的结论。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读懂历史材料是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否则会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历史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历史材料作文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1)先攻两头。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