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文科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我国古代犁耕进入完善阶段的标志出现在()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明清3.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D.农产品种类多、销量大4.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5.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应是()A.“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6.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7.“所谓现代化,首先是要改变社会本体,即小生产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结构系统,这个社会结构机体的改变,光引进西方的科技、工艺和兴办实业,是不能成功的;光经济改革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有政治体制(上层建筑)和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改革并行来相辅相成,现代化才有可能。”最早能够验证这一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D.洋务运动8.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姓名:考号:密封线9.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不能反映出当地()A.传统习俗受到冲击B.文化教育日渐衰落C.生活方式发生变化D.思想观念有了改变10.综合某一时期新闻报道,发现有如下一些信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和一群学生35天写出一部75万字的《中国文学史》;武汉大学准备把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所有定理、公式一扫光,在几周内“建立世界一流具有武大独特风格的新物理体系”。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重视高等教育发展B.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C.错误决策下的浮夸风D.新科技革命的影响所致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1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3.“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A.农业合作化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4.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C.蒸汽机的发明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1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先进交通工具的发明16.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主要是指()①欧洲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②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③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乘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