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彭莹2025年1月29日第18课登临词桂枝香(王安石)知人论世解词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改革政治。曾前后两度为相,执政期间,他积极推行变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未竟。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第1页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二、写作背景第2页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三、王安石诗词文章的名句知多少?第3页第4页1.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2.惆怅武陵人不管。清梦断。亭亭伫立春宵短。——《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3.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三、王安石诗词文章的名句知多少?《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第5页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2.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兴贤》第6页三、王安石诗词文章的名句知多少?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chéng)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四、课文解读第7页(一)观看朗诵视频(二)解读登临词和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牌名词的题目登临词的特点:登山临水,望远蓄情,咏史伤怀。鉴赏注意:1.应了解相关人事与典故2.还要注意描山摹水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上下、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山摹水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3)理解和说明描摹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比兴手法的运用等。第8页(三)整体感知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下片:由所见引发的感慨。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叹因何而“叹”?“叹”些什么?第9页上片:写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高远眺开始萧条时令:地点:人物:方式:晚秋故国高处自己登临译:我登高临水,极目远望,金陵古都正值晚秋时节,气候开始萧条冷落起来了。第10页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练:白色绸缎,写出江水之纯净。簇:箭头,写山峰之陡峭。澄江静如练—谢《晚登三山还望京朓邑》手法1比喻:贴切、形象、逼真、明丽。译:你看那平静、澄澈的长江如同白色的绸缎蜿蜒千里,远处苍翠的山峰多么像箭头。远眺之静景手法2.用典:化用诗句→第11页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照应上文的“晚秋”帆、棹:代指船。西风:酒旗:卖酒的旗帜。矗:竖起来。译:在斜阳的余晖中,江面上千船万帆来来往往,酒楼上悬挂着的卖酒的招牌在西风中飘扬着。近观动景第12页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画船、兰舟。船的美称星河:本指银河,这里指长江。译:远望那浩浩长江像一条天河,彩舟在天际的烟雾中隐隐约约、时隐时现,就像在淡云薄雾中行驶,江中水洲的白鹭鸟也纷纷起飞。远眺动景第13页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