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第1课窦娥冤第1课窦娥冤•主题1:抗争•1.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关汉卿•2.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3.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4.强者能同命运的风暴抗争。•——爱迪生•主题2:正义•1.天地苍茫,我们永远走在远方。我们很远,远在邪恶的边缘;我们很近,近在良知的心脏。为了同样灼热的信仰,我们走上火热的战场;为了善良的人们的眼泪,我们抛洒一腔正义的热血。我们是一把把正义的利剑,誓要刺破这个世间的阴暗;我们是文弱的书生,骨子里却有剑神的灵魂。在那叹息彷徨的地方,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在那鬼哭狼嚎的角落,你会看到我们亮剑的身影。为了那些疲惫蹒跚的脚步,为了那些脆弱受伤的心灵,为了让正义的光辉普照大地,我们宁愿让青春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消逝。•2.如果哪天我们死在了仗剑的路上,请不要为我们难过悲伤,朗朗乾坤里自有我们的骄傲与荣光,请你在每一个春天的三月,在天地间撒上一把正义的种子。如果要纪念,就去田间地头,听听那哭诉的衷肠,勇敢地挺起正义的脊梁,把那些邪恶统统荡涤,在你抬头的瞬间,浩然正气已在太阳下放出了光芒。你要相信:正义是直插入邪恶胸膛的匕首,正义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守护神,正义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正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呼唤!【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本曲是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以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比和生动活泼的比喻,写出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曲中的“铜豌豆”也正是坚韧顽强的关汉卿的自我写照。风花雪月终了情佚名有人盛赞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用手中的笔来点缀文艺复兴的光芒,用怀旧的深情来赞颂新时代。而关汉卿,却是生活在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笔,正如鲁迅的如椽大笔,是匕首,是投枪,将野蛮的躯体刺透,将肮脏的灵魂戳了个粉碎。•有人称颂,说他是中国的千古情圣。但他没有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失落苦恼,也没有词人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悲情表白。他不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虽然他也是性情中人。他知道,情是由恨和爱这两个催化剂发酵而成的。•他当然有恨。在元代,在大都,丑恶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外来压力下的生离死别和杀戮每天都在延续。他没有像那些普通人一样或熟视无睹,或向隅而泣,而是拿起笔来表达恨,希望用恨的表达来唤起爱的出场。他将仇恨通过笔来承载,使之作用于舞台,通过杂剧来警醒那些达官贵人,让他们有所醒悟,有所更改,收敛自己,慎重决策。关汉卿的舞台,是丑恶的曝光台,是暴政的抨击台。•他当然也有爱。他的手中有两支笔,一支笔用来写医方疗治民众的肉体,让他们解除病痛的困扰,让轻者痊愈,让重者减缓。这支笔又像一把手术刀,他解剖的有三种人:病者、残暴者和自己。他同鲁迅一样,解剖自己甚于解剖别人。他的手术刀上滴下的不仅是血,更是一种爱。那爱满含热情,满含同情,满含深情。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关汉卿正是因为对人民、对国土的深沉的爱,用另一支笔饱含深情地写出了人民的疾苦、百姓的冤屈,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但现实多无奈,在那个儒学衰微的时代,既然整个社会将儒者踩在脚下,他就索性剥掉自己的儒者外衣,放浪形骸于勾栏行院,与那些歌女舞女厮混,在风花雪月中寄情。这是作为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