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2016·虹口期末·28)“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这句顺口溜最有可能流行于A.民国时期B.20世纪50、60年代C.“文革”后期D.改革开放后2.(2016·静安期末·26)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A.土地改革B.农业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3.(2016·静安期末·27)“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2016·闸北期末·27)1956年2月,重庆市的私营药店全部重组,“和平药店”、“太平洋药店”等都被“公私合营重庆药房”取代。这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内容?A.社会主义改造B.新中国建立C.改革开放D.土地改革以下每小题3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2016·宝山期末·35)1999年去世的曾联松先生生前保留了一封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寄给他的信,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约合现在五百元——编者注)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从史料的性质来看,对此信解读正确的是:A.提供新中国国旗设计者的第一手史料B.新中国国旗设计者受到了国家的奖励C.可以把这封信归类为政府档案一部分D.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一份直接史料A(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2016·闸北期末·28)右侧宣传画报的创作时间不早于A.1946年B.1956年C.1966年D.197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奉贤期末·29)“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中国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歌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南方谈话B.土地改革C.一国两制D.改革开放2.(2016·黄浦期末·30)观察右图,导致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导致家庭破裂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C.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016·静安期末·29)右下图的新闻报道,最可能出自A.“大跃进”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4.(2016·闸北期末·29)英国《波士顿环球报》1997年2月23日发表文章:“邓小平自1978年以来,鼓励农民耕作自己的土地,对于一个曾是饥饿的国家来说,人们的实际收入差不多增加了两倍。”文章谈及的是邓小平支持的A.承包责任制B.人民公社制C.土地所有制D.代表大会制二、非选择题1.(2016·宝山期末·39)中国的崛起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被称为“全球经济的一座里程碑”。对此,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阿马提亚·沈(AmartyaSen)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其改革前(1979年以前)奠基工作的产物,而不是其改革后重订方向的结果。”问题:(12分)针对阿马提亚·沈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崛起的认识。赞同观点(8分)/反对观点(8分)/辩证认识(12分)中国崛起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前后的关系要辩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