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胸片(一)适应证1.肺部及气道病变。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3.纵隔和横膈病变。4.胸膜和胸壁病变。5.肋骨骨折及骨质病变。6.常规体格检查。(二)禁忌证无。(三)注意事项1.对站立有困难者及婴幼儿,可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摄影。2.常规使用高电压摄影,使用滤线器(栅比不小于10:1)。3.前弓位属于胸部平片的一种特殊体位,在观察肺尖病变、下胸部叶间胸膜积液及右中叶肺不张时予以采用。(1)当患者身体后倾角度不够时,中心线可向头侧倾斜12°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的中点,射入照射野中心。(2)因该摄影体位要求患者的倾角较大,故胸片架要稳固可靠,以防患者摔伤。(3)婴幼儿及体弱不能配合者不宜选择该体位。(4)观察下胸部叶间胸膜积液及右中叶肺不张时可采用前弓位的后前向。4.做好患者屏气训练。(四)操作方法1.后前位(1)患者面向胸片架站立,前胸壁紧贴胸片架面板,两足自然分开.身体站稳。(2)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照射野中线,下颌稍仰,置于额托之上,照射野上缘超出两侧肩部。(3)双肘届曲,上臂内旋,手背置于髋部,锁骨呈水平位。(4)中心线通过第4胸椎处垂直射入。(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2.侧位(1)患者侧立于胸片架前,被检侧靠近胸片架。(2)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3)胸部腋中线对准照射野中线,前、后胸壁与照射野两侧缘等距离。(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5)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平面的侧胸壁中点并垂直射入胶片。(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3.前弓位(前后向)(1)患者背向摄片架直立,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照射野中线。(2)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肘部弯曲,手背置于髋部,双臂尽量内旋。(3)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部向后仰使上背部紧贴胸片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4)照射野上缘须超出肩部上方约7cm。(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的中点垂直射入照射野中心。(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二、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一)适应证1.先天性心脏病。2.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3.肺心病。4.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5.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6.真性主动脉瘤、假性主动脉瘤。7.主动脉弓发育畸形。8.肺梗死。9.肺水肿等。(二)禁忌证休克患者禁忌站立位拍片。(三)注意事项1.取下照射野范围内各种金属物,包括饰物及衣服内织的金属丝和金属棉。2.告知患者保存投照位置,不可移动。3.训练患者吸气后屏气或保持平静呼吸。4.对不能站立摄片者采用半坐位或卧位摄片。(四)操作方法一般采用立位屏气投照,根据需要依次摄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和后前位或左侧位片。焦片距为2m。远距离摄影可以减少心脏和血管的放大率。1.后前位片(1)患者直立,两脚分开站稳,双手反叉腰,面向胶片,胸壁贴紧胸片架。(2)双肘屈曲臂内旋,手背置于髋部,锁骨呈水平位。(3)中心线通过第6胸椎处垂直射人胶片。(4)平静吸气下屏气和口服钡剂后投照。(5)所用曝光条件比常规胸片略高。2.左前斜位(1)患者立于胸像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胸片架面板。(2)身体冠状面与胸片架面板成65角。(3)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内旋,左手置于髋部。右前胸壁和左后胸壁与照射野边缘等距离。(4)照射野上缘达肩部上方。(5)中心线对准右侧腋后线第6胸椎高度处垂直射入。(6)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3.右前斜位(1)患者立于胸片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胸片架面板。(2)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内旋,右手置于髋部。(3)身体冠状面与照射野成45°〜55。角。(4)照射野上缘超出锁骨5〜6cm,左右缘包括左前胸壁和右后胸壁。(5)中心线对准左侧腋后线第6胸椎高度处垂直射入。(6)口服钡剂后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4.左侧位(1)患者侧立于胸片架前,左侧胸壁靠近面板。(2)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前胸壁和后胸壁与胸像架面板等距离。(3)照射野上缘应超出肩部。(4)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水平侧胸壁中点垂直射入。(5)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6)身体冠状面与胸片架垂直,屏气和口服钡剂摄片。三、肋骨正位X线摄影检查(一)适应证横膈上部肋骨的病变,如骨折、肿瘤及畸形等。(二)禁忌证无(三)注意事项1.不宜采用高仟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