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七年级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秀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过程与方法】利用东晋南朝的相关图片,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第2页共11页能不忆江南?——摘自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二、新课讲授(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讲述: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在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阅读教材第89页,将表格填充完整。o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2.材料展示:材料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实际上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第3页共11页的谢安、谢玄等。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上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学生回答:反映了东晋政权主要依靠世族大家的拥戴和支持。“王与马,共天下”表明王氏的代表人物把持东晋政权。3.教师讲述: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南迁的北方人希望恢复中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祖逖。你认为祖逖的北伐能否取得成功,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4.教师讲解: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那么,东晋是怎样灭亡的呢?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教师讲述: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2.教师讲解:宋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的、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这一政权统治时期民殷国富的原因。材料学生回答:宋武帝和宋文帝在位时期,采取开明的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赋轻役稀,整顿吏治,所以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3.材料展示:第4页共11页材料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摘自《南史》教师提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南朝后期怎样的社会状况?你认为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社会状况:千里绝烟,人迹罕见。原因:梁武帝夺得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高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材料展示: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摘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教师提问:阅读材料,你认为秦汉时期的江南是怎样的?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学生回答: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2.材料展示: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摘自《汉书》材料二(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第5页共11页——摘自《宋书》材料三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摘自《资治通鉴》教师提问: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迁的北方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3.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91~92页,归纳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表现农业(1)耕地面积不断增加(2)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3)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4)实行多种经营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等方面有显著发展商业商业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