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之迷专题解读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正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指出的:“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这数百余字,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融为一体。因此,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人文精神和文化艺术的熏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从中汲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科学遗产继续发扬光大;有助于我们树立敢超前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勇于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有助于我们把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以适应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雄居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第一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科学、技术的内涵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并且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方法。科学就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所遵循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正确认识,同时又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方法。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是随着科学的日益快速发展而逐渐显示出来的。4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明确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新工具》)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在南方讲话)(二)什么是技术?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对“技术”一词的内涵就已有所论述。《考工记》中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的“工有巧”就是指工匠们优美的工艺设计和精湛的制作技能,即现在通常所说的“技术”。就“技术”一词而言,在1615年美国出现了“Technology”一词,它源自于希腊语“Thechhe”和“logoye”,原意为完美而实用的技艺。这个词中文译为工艺学或技术学。技术:一个由客观的物质手段和主观的知识、工艺技能等组合而成的规则体系。“技术”至少应包含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手段、方法和动力(三)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科学的两个“特殊”:特殊的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力。技术的两大特征:技术是最直接的生产力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就表现:新气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成就表现:工具、设备、工艺生产方法的发明和改进。科学知识:只有正确与谬误之分,科学的答案在世界各国都是唯一的,它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用实践验证其是否合乎客观实际;技术活动:结果存在多样性,它不能用正确与否来评价,只能从实用和不实用,有效、效果不大或无效来评价。广西灵渠—长江-湘江-漓江-珠江的水运通道,公元前219年开凿灵渠工程示意图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郑师渠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文化,但是传统文化的发端和形成过程,却是经历了漫长岁月,可以说它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岂(kai)之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由中国古代的精神(观念)文化、历史文物和中国制度文化三部分组成。“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之为观念文化,这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除观念文化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