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案例探究记国美,宜家,沃尔玛,利丰,贝塔斯曼的发展中供应链的作用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三班第三组周志刚邮箱:DAVIN_COOL@126.COM宜家缔造家具供应链王国IKEAHOMEFURNISHINGS宜家的起源•这个庞大的商业机构创立于1943年。当时,年仅17岁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有着萨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一样的零售天分和激情,本着“想赚点零花钱”的初衷,从邮购铅笔开始,宜家蹒跚起步。•如今,宜家的价值已经远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些摆着精致又便宜的KLIPPAN沙发和BILLY书柜等家居商品的连锁店,它的背后是一整套难以仿制的高效精良的商业运作系统,它维持了这个机构一直高效率低成本的商业价值链条,那才是值得全球连锁零售公司学习的真实的宜家。管理内核•被英格瓦称为“世界独有”的宜家组织系统,是这个机构的核心。•设置这个复杂机构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证宜家不从属或受制于某个国家和政府,而是永远处于家族控制之中,即便是政变和战争阶段也是如此;二是宜家能够享受到利益的最大化(比如低税收)。为达到这个目的,一大批来自不同国家的职业律师、会计师、税务专家每天为宜家工作,调查各国的税收和贸易政策,他们会抢先在任何合适的地方注册公司,需要的时候就在那里开店。•在历史上,基于躲开政治管制特别是经济约束(比如税收政策)的原因,宜家由瑞典迁移到丹麦,后来又到了荷兰。英格瓦家族则由瑞典移民到丹麦,最后到了瑞士。如今IBM这样庞大的公司虽然在全球各地同样有投资,但它的根基在美国,还是被看作一家美国公司。但是,没有人说得清楚,宜家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公司,它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在资本或管理上互相牵制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宜家更像是一个“独立于任何国家的公司”•设在荷兰的双重基金-英氏-宜家基金(StichtingIngkaFundation),是宜家机构的后台老板,下设英氏控股集团(IngkaHolding),其中所有者基金(英氏基金)拥有英氏控股集团所有的账面价值,英氏基金由公益基金(宜家基金)管理控制,但宜家基金的资金来源却由英氏基金提供。•在英氏-宜家基金和英氏控股集团牢牢共同控制资本权力之外,两个辅助集团进行实质运作:一个是总部设在丹麦和瑞典的宜家服务集团(IKEAService),它通过与英氏控股签署协议,执行宜家机构全球所有商店的管理业务,包括采购、销售、研发等业务;另一个是总部设在荷兰的宜家内务系统公司(InterIKEASystems)。•宜家机构的经营原则分为“有形的手(一切看得见的商店、商品等)”和“无形的手”(经营理念和管理流程)。宜家内务系统公司拥有宜家机构所有的商标、品牌、专利等知识产权,是宜家机构的“精神领袖”(无形的手),它可以请任何一家“不合要求”的宜家商店关门。宜家机构还通过设立瑞典宜家连锁公司、宜家龙集团和宜家企业集团把家族的资产进行分割处理。所有这些复杂的设置,很多情况下帮助公司进行合理避税和躲避某国政府控制。•这个复杂的所有权机构的设置从70年代开始实施,80年代被完善起来,它直接导致了宜家商业管理系统的成熟严密,所有的管理任务被分割得具体并且单纯,员工们只需要努力按标准执行就可以,而不是卖力地去创造“新玩意儿”。“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站在指定的地方做指定的事情,我们的目标被确定得非常清晰!”宜家中国总经理IanDuffy说。•因此商店开到哪里,宜家服务集团就把一整套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拷贝到哪里。这些管理和保障职能包括财务、零售、物流、物业、风险管理、法律、社会环境、公关通讯和人力资源等等。宜家的商店在这个“大管家”的协助下,维持每天的运转。宜家支持机构(宜家SupportFunction)则为商店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包括IT、餐厅、设备供应、原料采购、目录册、配件供应、货运方案、公务旅行等等。•整个组织被完全“扁平化”。如果北京的商店想改变“样板间”的设计,就要征求宜家内务系统的意见;需要法律服务则由宜家服务集团安排;需要新的产品目录册,就需要宜家支持系统帮助;需要商品,则由宜家贸易公司协助,当然这一切交易都需要支付费用。在宜家的管理系统中,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的每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