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课课堂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答案】C【解析】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表现之一。2.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D.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国外转移,使本国的该类工业比重下降。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1985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C.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答案】D【解析】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第二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此时的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读下面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略图,回答4~6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城市中,属于我国经济特区的()A.①B.③C.④D.⑤5.图中数码表示的城市中,属于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是()A.①B.②C.④D.⑤6.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农产品基地B.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业生产基地C.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生产基地D.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工业基地【答案】4.C5.D6.A【解析】我国一共有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①—⑤中④是深圳,⑤是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基地。7.我国将经济特区设在该地区的原因是()A.经济特区设在该地区是因为该地经济较发达B.邻近港澳地区,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式C.地处沿海,交通便利D.两地均有深水港,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我国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其毗邻港澳地区,可以就近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8.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历史上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这有利于()A.大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B.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C.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答案】A【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受岭南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因此许多外资企业向其他地区迁移,所以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有利于大珠三角经济区经济腹地的拓展。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9~10题。9.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在这四个工业区中,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图中表现为直线的斜率最大。10.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答案】A【解析】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福州高二质检)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早【答案】A【解析】广东省北部地区与南部比较,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位于沿海。因此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12.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A.以旅游业为主B.以重工业为主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工业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二、综合题13.读下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