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整合提升(2)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1.给该图取一恰当的名称()A.东北耕地分布图B.东北草地分布图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D.东北林地分布图2.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A.针叶林B.防护林C.春小麦D.温带草原3.图例Ⅰ表示的地区冬春季应重点防治的灾害是()A.寒潮B.低温冻害C.沙尘暴D.森林火灾【答案】1.D2.B3.D【解析】图示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应为林地分布图;图例Ⅲ所示植被位于松嫩平原的西部,应是农田防护林;图例Ⅰ主要为天然林区,冬春季节东北降水少,空气干燥,应注意防火。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4~5题。4.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云贵高原不以畜牧业为主,华北为暖温带,不适合甜菜生长。5.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A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云南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6.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A.东侧坡植树种草,西侧坡修建梯田B.两侧坡都修建梯田C.东侧坡修建梯田,西侧坡种植经济林木D.两侧坡都植树种草【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东坡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西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应当种植经济林木,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7.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答案】D【解析】低山丘陵区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应当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8~9题。8.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1800~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9.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答案】8.C9.D【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水平,纵坐标表示工业化水平,图中①~③阶段(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③~⑤阶段(194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10.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一年只能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湖州高三期末考试)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讯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读图,完成11~12题。11.图2中显示的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答案】B【解析】据图2分析,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12“”.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