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1-3宋明理学强化作业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强调“无欲”。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是()A.传播“无为而治”的思想B.淡化儒家重视现世事功的主张C.体现出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D.努力强化封建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周敦颐强调的是“无欲”,不是“无为”,所以A、B两项不正确;C项不是“主静”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强调“无欲”,实质上就是要人们安分守己,放弃任何反抗,服从封建统治秩序。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答案】B【解析】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家对妇女“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极端强调由此而发。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3.明代王守仁提倡“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从“心学”的思想来源看,它比较接近于()A.道家的“无为”B.佛教的禅宗C.儒家的“仁”D.“天人感应”学说【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是儒学、佛教、道教思想融合的产物。佛教禅宗要求弟子作佛偈(佛教唱词)展示其心得,这与“发明本心”类似。故选B项。4.(·晋中市)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答案】B【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故选B项。5.程朱理学的建立()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B.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C.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可取之处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程朱理学的理解,程朱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未曾达到批判封建制度的高度,故B项不正确;C、D两项在对待传统思想文化上犯了绝对化错误,只有A项符合要求。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守仁回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因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2)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都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树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加强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能力提升1.(·潍坊模拟)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源”,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源,故选C项。2.(·威海模拟)宋代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主要是为了()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B.培养刻苦钻研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思想是为政治服务的,理学可以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