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2-9诗歌与小说巩固演练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A.唐诗和宋词B.国风和《离骚》C.楚辞和汉赋D.国风和汉赋【答案】B【解析】“骚体”(楚辞)与“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答案】A【解析】在对古文化遗产的证明方面,古代文化典籍最具有原始性和说服力。在此题中,干扰项是屈原的作品,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兴起的,所以不可能出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3.有位同学到某名人故居参观,记下这幅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其刻画的对象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陈子昂【答案】B【解析】依据“诗史”这一信息可知对联刻画的对象是“诗圣”杜甫。4.《青花瓷》歌词借鉴的是宋词的韵味。下列名句属于宋词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答案】C【解析】A、B、D三项分别是楚辞、诗、元曲。5.著名作品《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天涯沦落人的彷徨愁苦。这种文学形式是()A.散文B.诗歌C.散曲D.小说【答案】C【解析】考查对元曲特点的理解。6.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儒林外史》【答案】A【解析】本题中的限制条件是“西周”“劳动人民”,据此可排除B、C、D三项。7.(·厦门)胡适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文中用“字字看来皆是泪,十年辛苦不寻常”来评述一本名著的成长过程,这本名著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聊斋志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据“石头记”这一信息可判断题干所指名著是《红楼梦》。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唐朝: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收集在《全唐诗》一书中的有2300多个诗人的48900余首诗歌。诗歌在唐代成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学形式,唐诗的内容极其丰富,大地、山河、战场、边塞、农村、城市,以及政治的风云、历史的题材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妇女的遭遇等,无不加以描写。从中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唐以前的诗歌所没有的。唐朝的诗人发展了诗歌的各种体裁和形式,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呈现出万花吐艳的景象。著名诗人不断涌现。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