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2-9诗歌与小说强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基础巩固1.(·深圳)《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2.“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辞藻华丽”,这是下面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A.楚辞B.汉赋C.宋词D.散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特点的把握。3.(·厦门)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不满朝政腐败,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苏轼【答案】C【解析】据“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诗史”这些信息,结合所学可确定C项符合题意。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答案】B【解析】材料表现的文学体裁是唐朝的诗歌。5.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①直抒胸臆②对仗押韵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对仗押韵、格律工整不能体现“自然”之意,排除②③项。6.“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落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若委实冤枉,如今是三伏天道,下尺瑞雪遮了窦娥尸首。看这楚州亢旱三年。”这种文学的表达形式,在何时最盛行()A.魏晋B.唐C.宋D.元【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文学形式是元曲。7.(·嘉兴)“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答案】C【解析】“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体现了豪放派的风格,而北宋时期的苏轼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另一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是南宋的,苏轼更符合“横空出世”这一信息。8.(·西城)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B.杜甫C.李白D.王维【答案】C【解析】由“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判断这是豪放派诗人李白。9.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楹联是为了纪念()A.屈原B.李清照C.辛弃疾D.蒲松龄【答案】C【解析】据“山东”这一条件排除A项;据“继东坡”说明楹联所纪念的人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它三人中,只有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蒲松龄是清朝小说家。10.(·淄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答案】A【解析】“四大奇书”都属于长篇小说,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选A项。11.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放松【答案】C【解析】小说是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1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