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同步测试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关于近现代自行车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机械动力车B.在19世纪早期传入中国C.20世纪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D.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答案】D【解析】A项明显错误;自行车是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的,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2.下列各项最能完整地反映民国时期我国交通特点的是()A.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是自行车B.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乡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C.人力车、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并存的交通工具D.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答案】C【解析】旧中国经济实力弱,电车与公共汽车数量有限,所以不可能成为城乡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A、D两项错误。3.古迹、图片承载了历史,老照片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中国近代某城市的双层公共汽车,此照片可能拍摄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国民政府时期【答案】D【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公共汽车。4.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局面,这说明洋务运动()A.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目标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A、B两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不能说明题干中的问题;D项表述是错误的;C项中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近代化趋势,而题干表述的问题也是近代化中的一个问题——轮船运输业,故C项符合题意。5.下列有关中国的民航事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①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②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③新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④成为乡村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飞机不可能成为乡村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排除④。6.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西方国家经济侵略下所带来的客观进步B.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D.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充分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C。错因在于对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认识不全面,错误地认为外国的侵华行为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正确的理解是:近代化交通工具随着列强的侵华传入中国,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也使近代交通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但还要看到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7.近代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但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包括()①旧中国的政治腐败②民生凋敝③汽车和燃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④轮船运输航运业发达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原因分析型选择题。公路交通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影响其发展的原因除了技术设施外,政府的政策、国家的实力、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物质条件也是影响公路发展的重要原因。至于水运,完全可以与公路交通各取所长,并行发展所以选C。8.中国人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A.上海B.北京C.台湾D.广州【答案】C【解析】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9.关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邮政通信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依靠驿站和民信局通信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信建设的步伐加快③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④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1896年,清政府正式办理邮政,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排除④。10.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