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沼气建设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推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我区从2000年提出建设“绿色农业中心”以来,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沼气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吸取过去沼气建设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重点推广以沼气为主的“四位一体”等综合应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将我区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多模式建设,努力探索户用沼气新途径我们主要推广应用了四种沼气实用模式。一是“户用沼气”模式。我区户用沼气建设最早始于70年代,由于当时沼气池建设及发酵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使用。直到2003年,我们在财政部门及省、市环保站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总结和吸取经验和教训,当年建池104座。实现了当年建池,当年见效,全部合格,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二是“养牛—沼气—种植”模式。2004年我们在修文镇陈侃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沼气池40座,尝试了“养牛—沼气—种植”模式,既处理了牛粪、改善了环境,又给养殖户带来了新的能源,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养猪—沼气—种枣”模式。在丘陵山区枣树种植具有一定规模的杜堡村,种植大户尝试了“养猪—沼气—种枣”模式,实现了小范围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得到了枣农及各级领导认可。“养猪—沼气—种枣”模式得到大面积发展,全区共兴建这类沼气池42套。四是“四位一体”模式。2005年,我们在东赵乡石羊坂村建设“温室—养殖—沼气—棚面集雨旱井”四位一体模式沼气池31套。这种模式将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四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构成能源生态综合利第1页共3页用体系,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存、能源与资源良性循环、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态模式。截止去年年底,全区已建设沼气池310座,经检查验收,(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百分之百合格,目前运行良好。“四位一体”农户沼气只要沼气池保温及时,管理跟上,沼气池可以常年产气利用,农户做饭、照明、蔬菜补充光照等都可以满足。沼液、沼渣可以直接用于温室内的蔬菜生产,蔬菜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很受市场欢迎。据测算,一个1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可满足一家4至5口人生活燃料的需要,相当于使用12~14瓶液化气,仅此一项,每户每年便可节约生活能源开支近千元。与此同时,沼气建设也大大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去年省温室流动现场会在石羊坂村胜利召开,“四位一体”沼气应用模式得到与会领导与专家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二、多手段推进,努力开创户用沼气建设新局面一是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几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对沼气建设这项生态富民工程进行报道和宣传,散发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使这项富民工程真正深入人心。区政府领导普遍认识到沼气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沼气建设为切入点,建设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思路,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典型引路,整体推进。近几年来,我区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农业和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养殖业比较发达的修文镇养殖园区率先示范推广“养殖—沼气—种植”模式,首批40套户用沼气全部投入使用,产气合格。农民朋友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参观、咨询建设沼气的事宜,踊跃报名进行沼气建设。在近年省组织的沼气技术培训中,有好多农民朋友是自愿自费报名参加的。三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沼气从建设管理到维护使用,涉及到种植、养殖、厌氧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多项技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对农民技工的培第2页共3页训。三年来,在省、市环保站的支持下,共培训沼气技工75名,建立了沼气建设队伍档案,把住了沼气池建设这一关口,保证了技术,保证了建设标准和质量。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