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行业分析一、生产要素状况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近几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年以10万吨和10亿元的销售规模递增,其消费趋势表现出档次越来越高、包装更加环保、保健功能进一步开发等特点。目前,中国有大约8000万茶农,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有7万家茶企。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仍位居榜首,2009年其年销售额最大,为亿元。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2009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74家,比2008年多了18家。目前,绿茶依然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4,其次是乌龙茶和红茶,大约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11%和6%,紧压茶和花茶等特种茶类大概占9%。二,需求状况茶、咖啡、可乐并称三大“无酒精饮料”。当今,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园面积为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历年来,我国茶产品出口也呈现了大幅增长势头,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一种精神饮品、一种情感饮品、一种文化饮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目前,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可以预测,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大饮料”。中国茶“走出去”有着广阔的前景,茶叶出口屡创新高。在诸多产茶国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在世界茶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非洲的肯尼亚和马拉维。回望20世纪,不同国家的茶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销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尼西亚受大战影响,长期处于恢复阶段,80年代后始有发展。肯尼亚是20世纪的新兴产茶国,但却发展迅猛。我国茶业曾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达200多年,但自1886年以后每况愈下,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本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茶业才重振精神,不断迈上新台阶。“2011年中国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万吨,内销110万吨。记者发现,我国茶叶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2010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19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农业产值530亿元,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金额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日本是我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以52%的占比稳居日本茶叶第一大进口货源地。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2007年,年进口茶叶近20万吨,进口额也突破亿美金。2006年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万吨,金额45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和%。虽然欧盟对茶叶进口农残检验越来越苛刻,但我国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已逐步适应欧盟标准要求,使输出到欧洲的茶叶开始止跌回升。三、中国茶叶行业供求分析1、中国茶叶种植比较分散,而且户均经营规模较小,单通过扩大面积种植这种简单的扩张模式,使得茶叶在质量和技术方面的宏观调控难。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茶叶产业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从经营、销售方面进行引导和指导,是茶叶生产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2、中国茶叶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生产方式各有侧重;区域分布明显,特色茶产区成为中国茶叶发展的新亮点;产品结构变化加快,新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绿茶快速增长,乌龙茶快速发展,保健茶增长明显,普洱茶成为市场新宠。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风靡全球的茶业品牌。中国的茶叶品牌都难以与国外竞争者相抗衡。作为世界红茶之王的立顿年产值是中国茶叶出口产值的总和。现在茶行业品牌的企业越来越多,实力逐渐壮大,小企业逐渐整合或是被整合,大品牌的企业逐渐出现竞争态势。各品牌公司门店交替分布,茶行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真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