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会稽(kuài)咸集(xián)崇山峻岭(chónɡ)B.激湍(chuǎn)映带(yìnɡ)流觞曲水(shānɡ)C.管弦(xuán)幽情(yōu)视听之娱(yú)D.兴怀(xìnɡ)俯仰(fǔ)感慨系之(xì)【答案】A(B.湍:tuān,C.弦:xián,D.兴:xīnɡ。)2.下列成语均出自《兰亭集序》,今天仍在使用,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目骋怀:意思是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B.放浪形骸:意思是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今义为行为放纵,不拘行迹,古今义略有变化。C.情随事迁:意思是见到新鲜事物,感情就随着起变化。D.感慨系之:意思是感慨随着产生。【答案】C(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3.下列句中“于”“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B.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C.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动词,到)【答案】D(于:介词,对。之:结构助词,的。)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齐彭殇为妄作()【答案】A对偶B借代C比喻D借代5.下面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死生亦大矣②齐彭殇为妄作③放浪形骸之外④不能喻之于怀⑤其致一也⑥悟言一室之内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⑤/③⑥/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赋诗之事,描写山水之美和人文之乐,豪情雅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B.第二段抒发人事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强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悲观消极情绪。C.第三段抒发读者感慨生死的诗文之后的叹息哀伤,论述不应将死生等同起来的道理,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缘由。D.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第三段是说明。【答案】D(第一段是记叙、描写、抒情;第二段是议论、抒情;第三段是抒情、说明。)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段在记述兰亭集会的山水游赏之乐的同时,也记述了饮酒和咏诗的人文之乐——“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就为末段说明“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先作了交代,做到了前后照应。B.第二段“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这是承上文说欢乐;但下文“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就转为悲哀了。这是文章的转折处。C.第三段开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就是指第二段所论述的人事沧桑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由此而导入结尾“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死生大矣,编诗留痛。这是收绾全篇,突出本旨。D.第一段说欢乐,第二、三段却说悲哀,这欢乐与悲哀之间的关系是鲜明的对比关系。【答案】D(第二段说欢乐和悲哀。)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东晋琅琊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擅书法,有“书圣”之称。B.《兰亭集序》中写道:“不知老之将至。”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C.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墨家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斥其为“虚诞”“妄作”。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答案】C(“墨家”应改为“道家”。)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觞一咏,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