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二、重点和难点: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2.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的评价;3.百日维新述评。三、计划课时:2课时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2.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太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以衣物散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这使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1)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冈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3)设立“圣库制度”生产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