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进口肉类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一、中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分析1、进口食品增速趋缓据WTO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132.4万批(货物批,下同)、3918.8万吨、46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4%、-7.8%和1.5%。近5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2.6%。2012-2016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进口食品来源广泛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愈加广泛。2016年,我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东盟、美国、新西兰、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和智利,共380.3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81.6%,其中欧盟、东盟和美国占比超过50%。2016年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3、肉类进口贸易额占比最高目前,我国进口食品覆盖了全部种类。2016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肉类、水产及制品类、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干坚果类和糕点饼干类,共433.2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2.9%。其中: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食品的进口量分别达到673.5万吨、96.5万吨、460.4万吨、388.3万吨。2016年我国进口食品种类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中国进口肉类市场前景分析1、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市场做基垫2016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2011-2017年中国人口总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2、国内肉类消费供不应求2016年全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717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59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1888万吨,增长3.4%。禽蛋产量309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3602万吨,下降4.1%。年末生猪存栏43504万头,下降3.6%;生猪出栏68502万头,下降3.3%。2011-2017年中国肉类产量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近年来,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节节攀升。2016年,我国仅牛肉年消费量就已达800万吨,市场规模高达3600亿元。在供需矛盾下,我国陆续开放了牛肉进口。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牛肉市场约20%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补给,进口牛肉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乌拉圭等畜牧业大国。三、进口肉类发展现状1、进口肉类总量分析近年来,我国肉类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进口肉类达460.4万吨,同比增长达63.1%,占国内肉类供应量的5.1%。进口肉类来自32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3位的分别为欧盟、巴西和美国。2012-2017年中国进口肉类总量情况分析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进口肉类质量安全情况2016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来自16个国家(地区)的肉类中检出未准入境产品共计128批、902.7吨、161.8万美元。主要为货证不符、标签不合格和品质不合格等,占未准入境肉类总批次近9成。安全卫生问题中,检出氯霉素超标1批。货证不符,主要原因是部分出口国家(地区)主管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兽医官在出具卫生证书时未能准确核实证书信息与货物信息的一致性。此外,境外生产企业在装载货时出现人为失误,混淆货物品名、数量等情况也屡有发生。品质不合格,主要是由于集装箱制冷装置出现异常,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出现缓化、变质、有异味的情况。兽药残留,主要是出口国家(地区)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未能有效控制兽药使用。3、进口肉类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1)肉类食品安全标准偏低,指标不健全目前我国进口食品检验的标准数量陈旧,和国际标准差距大,与国际标准接轨率低。仅有60%的指标采用了国际标准,许多对健康非常重要的指标,如农药残留物限量、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限量等都低于国际标准。有些食品安全标准甚至是空白,比如某些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抗生素残留限量,对食品的包装材料检测也缺乏相应的标准。我国有些食品标准甚至是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