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二)课题10*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略读课文使用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感激之情。学习难点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真意。学习准备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导学流程学习过程及内容学法指导课前预习1、反复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我”和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2、收集读书、立志方面的格言。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自主(5分钟)学习1.读课文,搜集辩论资料(1)听了同学们谈的感受都是觉得残疾青年等人物做得对,但老师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好气愤,因为老师发现故事中的人在撒谎,看来同学和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不如我们来一场师生辩论比赛,好吗?老师先让同学们读课文一遍,找出能表现课文人物品质的句子。(2)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在赛前的准备中,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有利于提课堂的实效性。合(10分钟)作探究师生展开辩论1)课件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七条说:“诚实,不说谎话,……”(2)继续与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分别体会碧云、爸爸和“我”的优秀品质。3.体会我的感激之情将辩论赛引进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而且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进行辩论奠定基础。交流(15分钟)展示小组比赛,理解含意1.出示比赛题目,分组合作探究同学们在刚才的辩论中表现还不错,把老师也打败,现在我想开展一个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思考问题最快,好吗?(1)课文表现人物品质非常具体,主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人物哪些方面来写?从哪些句子可以知道?(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进行抢答比赛,表扬优秀小组学习小结(5分钟)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重温课文内容,畅谈感人事迹课文写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青年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我”也因此对残疾青年充满感激之情。联系生活实际,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2.总结课文写作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我们在作文时要多些运用这些写作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让学生用心去发现心,用心去点燃心,并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标检测(5分钟)五、拓展延伸,动手练笔1、.课件出示小练笔题目: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续写一个片段2、.让学生动手写小练笔。课后作业1.把《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2.阅读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并说说你读后的感受。板书设计10*别饿坏了那匹马善意的谎言说帮残疾青年感激“我”热心、善良诚实、爱读书、有志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