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对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作用中学生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病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罹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实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心理偏差已成为中学生健康成材的一只“拦路虎”。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中学生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由于认知不协调而导致的焦虑不安;由于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群体压力、生活矛盾而导致的忧虑和悲愤;由于挫折和社会不公而导致的侵犯性冲动和反社会行为;由于孤独或信息闭塞而造成的偏见和恐惧;由于代沟、种族差异、地域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冲动和紧张等。社会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普遍不够,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错误信息的输入;不健康传媒的影响;学生由于自己的思想、经济状况、语言表达以及交往技巧等原因,经常处于一种既渴望又害怕的矛盾之中,导致人际交往障碍;中学生对自身的性生理发育状况缺乏正确认识,其性心理教育严重缺乏,对性的认识普遍存在盲区,不能够全面的、科学的看待性知识,造成诸多心理压力和烦恼,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体育运动纠正心理偏差的机制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愈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体育手段之所以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也就是运用、遵循这一原理。体育手段能调节情绪,而情绪对人的活动影响也很大。情绪在人的活动中有激发作用、组织作用、维持作用和导向作用。情绪系统还能影响其他系统,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情绪神经核团的丘脑和下丘脑不仅能控制情绪,而且还会激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又支配影响着内脏器官、免役系统等。这就出现了心理影响生理的现象。例如:人激动时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同时情绪系统受其他系统的影响,会出现生理改变心理的现象。例如: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差,人的情绪、情感和愿望意向就向着消极方面发展;反之,生理状态好情绪、情感和愿望意向就会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体育手段的调节纠正,可达到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和兴趣改变,紧张得到放松,情趣趋向稳定。对不同的心理偏差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体育项目,利用不同的强度、速度、方向和节奏,干扰破坏心理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消耗患者因患心理极力疾病积聚的大量的心理能量,最终达到身心稳定。二、体育运动的特点及纠正心理偏差的优点体育运动能够使人放松心情,释放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同时,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在参加体育运动是总会伴随着激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经常性的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消除害怕竞争和在公共场合紧张等心理,而体育运动特有的松弛、转移、激励和调控功能,能够使心理受挫学生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勇于正视现实,久而久之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同时,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协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人在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可以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同时,体育运动也可以暴露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发挥潜能和长处,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绝大多数的心理存在问题的人不承认自己有问题,更不愿意去心理机构接受辅导,但对体育治疗易接受,因为在接受体育治疗的时候没有病人的感觉,能避免周围人的议论,在愉快的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