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暴”第八期资讯鞋类行业研究报告【专家点评】——中国鞋出口需自立品牌,提高“身价”凭借在资源、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先天性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目前鞋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3%,出口占世界总和的60%以上。但我国鞋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质量、技术相对落后、缺少自主品牌、出口盈利水平低等严峻问题。专家建议,在当前国际化分工日益明晰的条件下,我国在巩固低档鞋市场,保证低端产品信誉和品质的同时,必须强化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集中精力推广中档以上的鞋类产品,让外国消费者逐步了解中国的品牌,创出中国的中高档鞋品牌;并逐步改变只是外国采购商来中国买鞋的现状,中国企业应更主动到国外市场卖鞋,逐步树立中国高档鞋的声望。政府应加强对制鞋业的宏观调控,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行必要的产业引导,避免生产领域的重复建设和供求关系的进一步失衡,扶持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提高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与利润率已是当务之急。企业有必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调整鞋类的出口品种,积极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高档次鞋类产品出口,从而提高中国鞋的“身价”和整体形象。(以上分析系诠释中国轻工产品进出口商会专家的相关观点)【行业出口状况分析】一、出口量、值持续并行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我国鞋类产品(含零件)出口继续大幅上扬。出口量近40亿双,金额95.6亿美元;03年全年的出口量突破50亿双,金额129.6亿美元,为历年最高水平。下图反映了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增长态势。鞋类产品出口数量与金额实现双增长100.8110.9129.633.744.151.50204060801001201402001年2002年2003年金额(亿美元)数量(亿双)二、鞋类产品出口结构分析(一)皮鞋、塑胶鞋成鞋类产品出口主力军。03年我国鞋类出口近130亿(129.6亿)美元,其中皮鞋所占比重超过四成(41.34%),塑胶鞋占36.98%,其他鞋占整个行业总出口额的比重如下图所示:鞋类产品出口结构分析(按材质分)3.59%36.98%3.51%14.58%41.34%塑胶鞋皮鞋纺织面鞋其他鞋鞋材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二)粤、闽、浙三省成为拉动鞋类出口的“三架马车”。我国制鞋产业主要集中于“三州(洲)一都”,即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制鞋基地,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晋江、石狮、莆田生产基地,以及浙江温州和以生产女鞋著称的成都制鞋基地。今年1-8月,广东鞋类出口突破4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1%,居全国首位。排名二、三位的分别是福建和浙江,所占份额分别为19.3%、13.1%。此外山东、江苏、上海也是鞋类产品出口的重点省市。鞋类产品出口结构分析(按地区分)11.3%4.8%4.4%42.1%5.0%13.1%19.3%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上海其他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广东鞋业挟“地利人和”称雄全国。广东堪称全球鞋业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除了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90年以来,广东鞋业开始大踏步向前发展,出口额从当年的区区4.8亿美元增长到03年的51.8亿美元,短短13年,增长了近11倍。广东鞋类产品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4.844.847.851.801020304050601990200120022003在广东省出口的鞋类中,仍以中低档鞋为主,外底及鞋面均以橡胶或塑料制的鞋占大多数。就出口市场分布而言,美国仍是广东口岸鞋类出口的第一大户。04年上半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美国17.1亿美元,占广东口岸鞋类出口额的59.2%;对香港、欧盟的出口均在3亿美元左右。广东鞋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59.2%19.4%10.0%11.4%美国香港欧盟其他●福建鞋业日趋整合欲集体突围。福建是国内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制鞋基地。今年1-8月出口额达18.5亿美元,约全国出口总额的1/5。福建制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规模、品牌与结构上的优势。相对于其他省市,福建鞋业拥有一大批如富贵鸟、安踏、鸿星尔克、别克等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而在产业布局的合理性方面,福建鞋业也是略胜一筹:晋江地区主要以生产运动鞋为主,市场定位内外销兼顾;石狮主要以生产皮鞋、休闲鞋为主,内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