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控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1、职业病患者总量大:722730例2、职业危害范围广:30多个行业1600万家、2亿人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境外--境内;城市--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转移4、造成的经济损失大:5、带来的社会影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健康、职业健康与职业病•构成我国法定职业病的条件41.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目录》所列的职业病《职业病分类目录》一、尘肺13种二、职业性放射疾病11种三、职业中毒56种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六、职业性皮肤病8种七、职业性眼病3种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九、职业性肿瘤8种十、其他职业病5种5职业病的特点•1、起因: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2、有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伏期,属缓发性伤残。(不同于突发事故或疾病)。•3、属不可逆损伤,几乎不可痊愈。只能使患者远离致病源。职业病的预防7有毒有害作业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个体单位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识别评价评价控制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1.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2.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原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8(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紫外、红外、激光•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9(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10(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生产环境卫生条件不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11职业病危害控制程序12第一步:职业病危害的识别,编制一份全面的清单(按生产地点)。第二步:职业病危害的评价,确定各生产地点\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②职业健康检查(根据检测与评价结果确定体检人群)。第三步:通过采取成功措施与行动,建立常规监控机制,持续改进。确定“可能存在危害的区域”确定“可能存在危害的区域”控制“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确定“关键点危害区域”确定“关键点危害区域”第一步:职业病危害的识别•编制一份全面的清单(按生产地点)•了解企业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生产地点列出致害源、设备清单;•了解生产工艺流程;13•按生产地点分别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作业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和防护情况简述;•其中作业方式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本质安全化、自动化程度。14第二步:职业病危害的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