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女娲造人》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设计者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研读文本,了解女娲造人的全过程。3、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法指导】1、诵读课文,标注段序,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全面掌握字词的音、形、义。2、课前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部分,用红笔勾画自己的疑点,并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作批注。【相关链接】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著述颇丰,其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创设情境】1、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请选择两个古代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1、精卫填海2、夸父逐日3、嫦娥奔月4、大禹治水5、后羿射日6、盘古开天辟地2、导课: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澄澈()()莽莽榛榛()掺合()、给下列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3、调动知识储备或通过查资料了解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4、《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传说中的女娲是神。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研读探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初读感受是什么?二、合作探究:再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训练反馈】一、辨字组词。二、给下列词语填写出同义词。1.澄澈—2.荒凉—3.寂寞—4.疲倦—三、阅读训练: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起一团黄泥,()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1.解释兴高采烈:2.在文中填上所缺的动词。3.请概括选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神话什么特点?5、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拓展延伸】精卫填海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精卫在高空悲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