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我儿李彦铭,男孩,小名闹闹,现5岁2个月,从1岁半开始涂鸦,现作品已有上千幅(已存电子档)。我从未让孩子读过兴趣班,也从未教他画过画,但孩子兴趣非常浓厚。通过亲身经历证明,孩子的绘画真的是不需要教授的。以下征文是我看孩子画画的一些感受和感悟,也列举了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一些作品,敬请专家指正,给予指导绘我所见画我所想作品1:妈妈,你看到了吗?我们去西安乘的飞机就是这样的,有尾翼、飞机轮,旁边的“p”表示停机场。(3岁十个月)作品2:每天早上,洒水车就开始工作了,洒水车的轮胎好大啊!(4岁三个月)作品3:请爸爸开车注意安全路上有减速带、斑马线、双黄线,急转弯,还有限速30公里,爸爸一定要小心哦。(4岁四个月)作品4:妈妈,这是电梯房,我好朋友妞妞家住的地方,我担心你看不到,特意画了妞妞的笑脸,这下你知道了吧?!(4岁四个月)作品5:妈妈,这个一次性杯旁的箭头,是表示水往这儿泼,风车旁的黑色团团,是水花“溅”起来了!(4岁四个月)作品6:这是我每天看书的地方,有吊吊椅、书架,我的吊椅上还挂了一盏灯笼,你们发现了吗?(4岁四个月)作品7:妈妈,上次我们去毛主席“滴水洞”玩,你还记得门楼吗?左边是入口,右边是出口,大家一定要遵守规则。你看到中间我画的“老虎”和“防空洞”了吗?这就是虎歇坪和“西方山洞”!(4岁五个月)作品8:这是我的家,在一个十字路口,你看到红绿灯了吗?我们家的小车停在了马路边。(4岁五个月)作品9:这是我和爸爸妈妈睡觉时的样子,你知道为什么只有两双脚吗?(4岁六个月)作品10:天气太热了,家里又停电,妈妈,我给你画一部风扇,让你吹吹吧!(4岁七个月)作品11:妈妈,这是我画的我们家阳台的两层花架,你觉得这些花盆和花好看吗?(4岁八个月)作品12:我们搬进新楼房了,大家可高兴了,我们的新幼儿园像城堡一样,你看到圆圆的拱门了吗?那是我们长长的走廊,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走廊上玩器械。第一次作画(4岁十个月)第二次作画(4岁十一个月)幼儿园教学楼没有范画,没有指导,孩子完全凭借脑海中定格的点滴印象,用笔描绘,用心表达,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孩子惊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我惊讶他怎会画小车,那小小的车轮、窗玻璃和尾灯,还有池塘中的倒影;我也惊喜他怎会将所看到的、所经历的如此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飞机场、路上的洒水车、家里的电风扇、去滴水洞游玩时的场景等等。如作品5中:孩子在玩“风水轮”的游戏,水从细管中流过,将风车转动。孩子的画中,一次性杯旁画了一箭头,表示水往此处泼,风车旁的黑色团团,孩子说是水花正在“溅”的感觉。作品2的洒水车,如果不是孩子平日观察仔细,哪能表现得这么惟妙惟肖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明确指出:要从感受欣赏和表现创造两个维度着手,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并鼓励、支持他们自发的表现,培养其初步的创造能力。从小到大,我从未强迫儿子按我们的意思和标准进行过绘画学习,也从未让孩子照现成的范画或概念化的形象去临摹。我以为,引导鼓励孩子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脱离实物后还能在脑海搭建框架并大胆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就已经足够。事实证明,孩子非常享受这快乐奇妙的过程,而这经历观察----理解-----内化----再现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其学习品质培养最有效的过程。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没有一个幼儿不喜欢涂画,幼儿天生具有运用符号表达情感的天赋。”现在我更想说,孩子的某些绘画技能是能通过自身的体验、摸索、不断修正、总结而来的。如作品11的花架,是孩子看到实物后,自己所画,右边花朵下的那个圆,已经不像是从没教过技能的孩子画的了;作品6孩子在吊吊椅上看书,这是他很享受的幸福时刻,他居然把这生活中的场景画了下来,铁艺书架、踏脚的椅子,他都有自己处理的方式;作品9,孩子画了三个脑袋,但只有两双脚露在外面,他知道了高矮,明白了遮挡关系;作品4,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用凸显的方式来表达好朋友家的位置,;作品12,幼儿园的新教学楼,孩子前后绘画了两次。很明显,第二次的作品更加完善,每一层楼的窗户变成了两个,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