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第一课时)丹阳市蒋墅中心小学谢华平一、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重点梳理雾凇形成的过程。2、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背诵第二自然段。3、感受雾凇形成的变化过程,为描绘雪景做准备。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2.板书课题(1)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课题。(2)雾,上下结构,雨字头写的扁一些,下面的务表示它的读音。(3)凇,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偏旁,是——,老师用红笔把它写出来。不能写成三点水,两点水的字还有——3.我再来读读这个题目。(二)了解雾凇1.你们知道什么是雾凇吗?——究竟是是什么?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谁找到了?2.真好,一下子就找到了。想不想看看雾凇。齐读这句话。3.想不想看看雾凇。出示雾凇图片,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三)感知雾凇1.景色真美呀,作者是这样描绘这美丽的景色的,出示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评价,声音响亮,读得正确。3.借着这样美妙的语言,我们仿佛看到了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仿佛看到了阳光照耀下的十里长堤上,雾凇,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吉林雾凇奇观。看到这样的美景,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感慨。4.齐读这一段5.人们的赞叹是——生读,寒冷的冬天变成了万树梨花开的春天,这就是吉林雾凇奇观。6.我知道了,这雾凇被人们习惯地叫做(),它是在(),空气中()。欣赏了()雾凇,人们会情不自禁的赞叹:()。7.哪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雾凇的形成的过程。用小三角在这一自然段前做好记号。(四)理解过程1.出示句子,课文这一句话简要的写出了雾凇形成的一般过程,2.什么是雾凇形成的必要条件呢?找出关键词。(1)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2)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3.自由读读第二句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时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个词形容——三九严寒。2,、水温在4摄氏度。5.就是这样4摄氏度的水,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6.此时,原本看不到的水汽,就变成了看得见的雾气,你在江面上看到了怎样的雾气。出示填空。(1)阵阵的雾气,好像不太恰当。(2)弥漫的雾气,灵活的运用语言,准确的运用语言进行搭配,很好。8、还有哪些句子描绘了雾气。生读(找得真全)出示,在这几句话中你找到了怎样的雾气?9、读到这儿,想用个词形容这雾气?浓,10、边出示,边讲解,白天的江面上有弥漫的雾气,到了夜晚,这雾气就(),(),()。(1)你觉得雾气是怎样变化的?越来越浓。对浓到了不能再浓就是饱和。(2)不理解,读读这些词语,我们就能深切的感受到雾气越来越浓了找出弥漫,——意思是到处都是,并不集中,后来这雾随风飘荡,涌向两岸,涌向这个词有什么感觉,——有力很多很猛的感觉。——是呀这是的雾气越来越集中,——到了最后,把十里长堤的笼罩起来了,把树木的都淹没了,——淹没,你能换个词吗?——浸,两个字,浸透,浸泡,没有一处不在雾气中了。(3)渐渐地,灯光树影越来越(),也就意味着,雾气()。我们仿佛看到了树影灯光从清楚,慢慢看不真切,最后慢慢地消失了。他们都被——(4)出示这段话,我们配合一下,把这个雾气渐渐变浓的过程读出来。老师轻声起头——学生读,(提示越来越浓的感觉。)11、雾气的变化是由浓到更浓,这雾气变成雾凇,可要花上十几个小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自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它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1)生找读出,慢慢地,轻轻地,一层有一层的镀白银。——真是随风潜入夜,镀银细无声啊!(2)生找读出,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你找出了它的变化过程,最初——这是在给一根松针,一根柳枝在镀银,——渐渐地——越镀越厚,有银线变成了银条——这时一棵树上树上挂满了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都是银松雪柳了。(3)写得真美呀,我们也来给树木镀镀白银——指导学生朗读。12、这雾气变化时有浓变得更浓,这雾凇形成的过程更是由细变粗,有一根枝条,到整棵树,再到整片树林都在渐变着。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感受这其中的变化。结合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