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13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是我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我公司承担全省近一半河流的监理任务。为保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监理工作水平,避免事故发生,为监理人员提供技术参考,特制定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设计交底及图纸的现场核对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参加建设单位主持的设计交底会议,详细了解设计意图及质量要求,对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核对,现场核对包括施工图纸是否有设计单位正式签署,是否按规定经有关本部门审核批准,是否得到建设单位同意,图纸是否齐全,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互相矛盾之处。图纸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和符合标准,招标工程量是否与设计工程量一致。以及要求设计单位对关键部位、隐蔽工程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二、堤防土方工程1、开工前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引测原始水准点;要求施工单位对原始地面进行测量,并绘制原始断面图;经检查确认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做好清基检查。堤基基面清理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堤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均应运到指定的场地堆放。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23、检查碾压机具的数量、型号、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4、检查上堤土料的黏粒含量、含水率、土块直径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5、填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辅填;堤防横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2)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人工施工时段长可适当减短。(3)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4)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相接。(5)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6)用光面碾磙压实粘性土填筑层,在新层辅料前,应对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应进行复压处理。(7)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8)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和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观测设备和测量标志完好。(9)在软土地基上筑堤,或用较高含水量土料填筑堤身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必要时应在地基、坡面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指导安全施工。(10)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上堤临时坡道作补缺口处理,应将已板结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3(11)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应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对堤防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进行铺填平整。6、铺料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设计要求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2)土料或砾质土可采用进占法或后退法卸料,砂砾料宜用后退法卸料;砂砾料或砾质土卸料时如发生颗粒分离现象,应将其拌和均匀;(3)辅料厚度和土块直径的限制尺寸,宜通过碾压试验确定。(4)铺料至堤边时,应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余量:人工铺料宜为10cm,机械铺料宜为30cm。7、压实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先做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2)分段填筑,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3)碾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②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③拖拉机带碾磙或振动碾压实作业,宜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压宽度应大于10cm;铲运机兼作压实机械时,宜采用轮迹排压法,轮迹应搭压轮宽的1/3;④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以不超过下列规定为宜:平碾为2km/h,振动碾为2km/h,铲运机为2档。4(4)机械碾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