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中蕴涵的科学精神;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列举其他植物激素。二、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三、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六、教学用具:提前准备向光性植物、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图片问题,引入新课1.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什么?2.设置情境人的缩手反射活动提问:①这一生命活动通过什么方式调节?②它具有哪些特点?教材问题探讨:花的向光性生长,完成相关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并回答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提出问题:胚芽鞘的生长也具有向光性吗?你该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然后得出结论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提出问题: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哪一部分有关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作出假设,并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得出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提出问题:胚芽鞘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作出假设,讨论并设计实验过程,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生长弯曲发生在鞘尖下部提出问题:引用书上旁栏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一种巧妙的方法能够看清楚胚芽鞘某个部位明显生长了呢?(确定用画线方法)得出结论学生讨论,提出多种方法。得出结论:幼苗的生长弯曲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下部1鞘尖产生的这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提出问题:那么尖端产生的这种刺激到底是什么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教师介绍詹森的实验,这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引出这种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学生作出假设,讨论片刻,得出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导致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提出问题:引用旁栏思考题教师引导分析: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对以上实验进行整理归纳,进而提出如何把整理结果转化为确定学生作出假设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过程,得出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导致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温特进一步证明造成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提出问题:如果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能否设计更直接的实验证明物质的存在?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评价,然后介绍温特的设计实验,引导分析讨论。引导激发学生讨论,提出设计方案。(学生能考虑到直接提取这种物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介绍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IAA)的事实。讲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和得名原因讲解植物激素听讲、理解。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和学生一起得出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随后提出疑问: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是怎样运输到下部的呢?教师讲解,着重理解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以及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学生思考并总结学生听讲,理解生长素的产生、分布教师讲解听讲理解三、小结科学探索复杂而艰辛,要持之以恒。本堂课从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入手,以生长素为例,介绍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由达尔文首次进行胚芽鞘向光性的实验到分离得到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但今天的探究我们发现仍有很多实验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科学探索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漫长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提出研究中的新问题。四、课外思考与作业将一个花盆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将这盆花放置在飞船上,会不会发生这种现象?选择完成课后思考课后反思:2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分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本节课的教学以“生长素发现”这一科学史的呈现为主线,在教材提供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教学,在上课阶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归纳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