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10kV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10kV10kV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配电网规划方法讲义目录1.规划的目的和意义2.规划的思路3.10kV配电网规划的特点4.我国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考核指标5.我国配电网运行指标现状6.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7.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法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解决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梳理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各项指标•应侧重完善和优化网架结构、上级电网的协调配合,提高负荷转供能力。规划的思路一、10kV配电网规划的特点•10kV及380V电网一般一起规划,以10kV为主,并称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特点:–10kV供电半径小,线路回数多,布线工作量大且烦琐–线路和配变规划与土地使用现状和规划、用户类型密切相关。因此负荷地理分布要求的信息量大、不确定因素多。一般远景规划没有意义,只进行5年近期规划,且应不断滚动修编。–由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不确定性,超过2年以后的出线方案本身并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好的规划应更关注对配网建设指导性原则的确定,包括:1.网架结构的确定,包括分段和配变接入原则、联络方式等。可根据负荷密度确定1-2种电缆网方案和1-2种架空网方案及其过渡方案。2.对规划期内大块区域(2-4平方公里)负荷密度和总量的估计。3.对变电站布点及各自供电范围的优化4.对主要设备:线路、公变、开关设备的选型规范5.对出线密集区域的走廊要求等•对10kV配网,除规划水平年(规划期限的最后一年)外,2-3年内的方案往往对实际操作指导作用更大,最好能给出。(05年广东“十一五”规划就要求同时给出2008和2010年方案)二、我国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根据国电安运【1998】418号文:–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大中城市中心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99%–城市电压合格率>=98%–城市电网综合线损率<5%(全网达6.8%)•根据广电【2002】5号文:城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99.96%,电压合格率达98.5%,配网线损率<5%简介:•供电可靠率RS=1-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876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Sum(每次停电持续时间×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指标分RS-1,RS-2和RS-3。其中“-2”指标不统计外部原因引起的停电;“-3”指标不统计电源不足引起的停电;考核指标为RS-1,包含全部原因导致的停电。•电压质量指标:10kV:±7%;220V单相:-10%至7%三、我国配电网运行指标现状•全国综合线损率,高于发达国家(5%左右)•中低压配网损耗约占整个城网线损的60%以上。主要原因包括高损变份额重,线路截面小,负荷重。•不少城网电压合格率低(90%-95%)年份199019951996199720002001线损(%)8.068.778.538.27.77地区分级•特级:国际化大城市:广州、深圳•一级:省会及主要城市:佛山、东莞、珠海、南宁、桂林、柳州、昆明、曲靖、红河、贵阳、遵义、海口、三亚•二级:其他城市、地、州政府所在地•三级:县供电区分类可靠性2013年,主要城市配电网城市供电可靠率控制目标应高于99.945%(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4.818小时),其中国际化大城市应高于99.978%(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小时)理论计算技术线损率•2013年,主要城市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综合线损率(母公司口径)低于4.5%,其它城市和县级电网要适度降低。容载比•高压配电网容载比宜取1.8~2.1。对处于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的地区或重点开发区,可适当提高容载比取值上限。•农村电网的规划容载比可取高值•在满足用电需求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逐步降低容载比取值技术装备•110千伏变电站应实现综合自动化•一次设备选型应适应配电网自动化的基本要求•县级电网可适当开展配电馈线自动化•县级电网应实现调度自动化•主要城市应规划建设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需要装设电能质量监测装置110kV变电站供电半径•1A类供电区规划110千伏变电站供电范围宜按3-4平方千米考虑•B类宜按4-6平方千米考虑•C类宜按6-9平方千米考虑•D类宜按9-16平方千米考虑中压配电网推荐接线方式同一地区同类供电区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应标准化主干截面线路长度•10kV:A类3千米,B类4千米,C、D类6千米,E类10千米,F类15千米•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