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突发事件例谈通州区新联小学丁建华中午吃完饭,刚回到办公室,小蒋风急火燎地跑进来:“老师,不好了,周ΧΧ把东楼梯的灭火器打开了。”我立即赶到事发现场。远远地就看见楼梯口原先放置在地上刺眼的红色灭火器箱,箱体及地面上是喷溅出的淡黄色的粉末。走近一看,淡黄的干粉末是从箱子缝里冒出来,打开箱盖,灭火器罐及灭火器箱内也是一些淡黄色的粉末。拎出里面的两只灭火器,插销均已被拔掉,一只灭火器的指针已指向红色区域,需再充装。因为涉及到是消防器材,一经启用,需重新灌装,且关系到以后万一在特殊时刻生命的安危、财产的安全,所以当即电话报告了学校有关领导。虽然这起事情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但事情的经过总得调查还原清楚。在班上找到了闯祸的周某和在第一时间的3名目击证人,1可是这三名男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之前来报告的小蒋是在听他们其中的一个的话后告知老师的。所以,我在全班表扬了小蒋,并要求他们以后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自己处理的,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大人。我知道,处理闯了祸或犯了错的小周不能过于严肃,相反你即使内心再着急脸上还得赔着笑意,否则,你别想从他嘴里套出或挖出什么。因为过去发生的一切已数次告诉我们几个任课老师,小周是全校比较特殊的几位孩子之一。他性格特殊,成绩也是一直垫底。在咱们校,他已度过了六年时间。我面带微笑,对着小周问道:“刚才灭火器是不是你打开的?”他埋着的头轻轻点了一下。“知道灭火器是干什么用的吗?”又轻轻地点了下头。“什么时候可以用灭火器?”第三问,他没有什么动作也没现出我想要的表情。无奈,让他回到教室。面对已被使用过而没有发挥灭火作用的灭火器,他的指2针已指向了红色区域,只得重新灌装和检测合格后才能再次使用。我的心中有了一个想法:我要用它作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因为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正式的消防安全教育。孩子们将我和灭火器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中央。我首先告诉他们这是一只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A、B、C、D四种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根部,另一手握紧夹子,喷出干粉,即可扑灭火源。几名学生带着好奇亲自体验了整个过程。后来,我还从网上下载了几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视频: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等;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具有不含水分,不导电,不损害物质,不留污迹等特点,很适于扑灭电器、精密仪器、图书馆、档案馆等的火灾。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钾、钠、镁等物质的火灾,因为这些金属能与二氧化碳起化学作3用而加大火势。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手必须握在喷筒后的木把上,再启动开关,不要直接触及喷筒。因喷筒温度低,手触及会冻伤。再看看犯错的小周,他红着脸,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错了。”事后我想:学生打开灭火器,首先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再者,灭火器箱就放在地上。第三,箱子盖子随时可以打开。一次突发的灭火器事件,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让全体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了消防知识。类似于打开灭火器这样的校园突发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在校园发生。从我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中我觉得处理突发事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既要“快刀斩乱麻”,又要“冷处理”所谓“快刀斩乱麻”,就是对有些需要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的突发事件,应该立刻作出坚决的判断与强硬的处理。4如打架斗殴、逃学等,班主任应该“居高临下”,立即制止事件的延续。但在具体处理时又需要冷静,尽量避免主管臆断。如果急于当场处理,学生一时碍于情面,思想转不过弯来,往往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局面,若能采取“冷处理”办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这样可能更有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案例中就是如此,如果当时的我不冷静,当场发作予以批评,结果会如何?如果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批评,当场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走向极端,又该如何?二、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能就事论事所谓“就事论事”,主要是指在明辨是非、弄清事实真相时,不扩大,也不缩小,完全尊重“事实真相”。同时,又不能就事论事,就是说在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