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丹徒区西麓中心小学夏秀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外婆的澎湖湾》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歌曲的学唱能够对澎湖湾地理环境有一定了解.通过歌曲的聆听及对澎湖湾景色的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2、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的歌声来演唱;帮助学生解决歌曲中出现的节奏难点。3、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4、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2、咬字吐字要清晰,大部分乐句用跳音演唱。3、掌握四分休止符与切分节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歌曲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出示背景图,歌曲《童年》),听完后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愉快的)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由歌唱家罗大佑演唱的校园民谣《童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会让你想起哪些愉快的事?接着我们来认识一位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他写了很多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外婆的澎湖湾》2、现在我们到澎湖湾去游览,师:美丽的澎湖湾就在这里(介绍澎湖湾的地理位置),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一些澎湖湾的风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多媒体展示澎湖湾秀美的景色)潘安邦因演唱这首歌曲而出名,澎湖湾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歌曲的背景故事又是怎样呢?3、学生谈自己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情绪。三、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思考:(1)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特点怎样?(2)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3)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小结: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分为两个部分,下面我们就先学第一部分。2、再次欣赏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3、学唱第一部分。(1)解决节奏难点。师:歌曲很好听,但要唱好有一点难度,因为在第一乐段中十六分音符运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后十六”的出现。生:看节奏,试拍击。(2)随琴试唱第一乐段第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拉长声,此时指导口形和气息,即短音弹唱方法。并再次强调“逐、缀、薄”的发音。总之,以灵活为原则。)(3)随琴慢速演唱,再次强调演唱技巧。指出:顿音演唱能表现出欢乐的、轻松的情绪。(4)完整演唱第一乐段。强调: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轻快,声音稍弱一些,用以气带声的方法演唱。4、指导演唱第二部分。[较难节奏不必讲解,能合着老师的伴奏演唱即可。另外,要注意倒数第五、六小节的音准,加入拍手或伴唱的方式,指导“浪”字的唱法。](1)聆听第二乐段,介绍:第二乐段节奏变得舒展,更加抒发了对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2)试唱这一句,然后指导“浪”字唱法。(短而轻,不拉长声。)(3)注意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唱法:问:在这部分出现了两个四分休止符,怎样才能把它休止得更合理些呢?(拍手“恰恰”,或回声伴唱)5、有感情演唱歌曲。师:台湾校园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也带着对台湾和祖国的美好祝愿将这首歌曲唱得更亲切、动听一些吧!6、采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男女生分组演唱,小组接龙唱,个人唱,齐唱。7、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师请几名同学自选打击乐器上台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演唱歌曲。五、表现歌曲1、分组比赛,每组推选四名同学演唱,四名同学伴奏,上台表演唱歌曲。2、师生共同点评。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师生再次共同演唱歌曲。六、总结歌曲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词曲作者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愿你们愉快地度过小学这六年美好时光!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一首同样由叶佳修创作的民谣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听着音乐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