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投资发展与潜力报告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端,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相邻。全省总面积45.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6位。人口3835万。全省设有12个地级市(其中,省会哈尔滨市为副省级城市)、1个地区行政公署、2个省直管县级市、62个县(市)。黑龙江省是中国开发建设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能源及原材料基地。近年来,黑龙江抓住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机遇,坚持实施国家“五大规划”和发展十大重点产业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动摇,着力构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老工业基地潜能得到有序释放,经济发展呈现出振兴崛起之势。2015年,全省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5083.7亿元,增长5.7%。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占经济总量17.5%的第一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50.7%的第三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水平。黑龙江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比较优2势,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提供了商机。——黑龙江是中国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和涉农服务业具有很大潜力和众多机会。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现有耕地2.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居全国首位,是全国耕地和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省份。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商品量、增量、调出量和粮食质量均列全国第一位。2015年,全省粮食产量1369.58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0。2013年国务院批准在黑龙江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商机。一是优质高效农业。通过不断触动生产关系改变,加快土地流转和集中规模经营,为提高生产力、带动大农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2015年,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97万亩、6389万亩,分别增长6%、7%。黑龙江省拥有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农垦国有农场群,现有农牧场113个、耕地43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为单纯粮食种植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累计建成高标准生态农田3987万亩。黑龙江是全3国公认的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土壤、气候、生态等比较优势。寒地黑土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居首位,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全省地处高纬度地区,病虫害轻,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药应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相应的农作物中化肥、农药残留量较低,良好的生态为黑龙江发展有机食品提供了天然保障。全省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500个,占全国认证个数的8.3%,认证面积达到7209万亩,占全国认证面积的1∕4,52种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建设“互联网+农业”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228.8万亩;绿色(有机)实物总量达到365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为全省重点发展玉米、水稻、大豆、乳品、肉类、马铃薯、山特产品等七大主导产业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畜牧业发展。黑龙江省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带”和“奶牛带”,动物疫病发生机率低,畜产品安全水平全国领先。饲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发展畜牧业具有资源、环境、地域、科技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比拟和不可替代的。2015年,全省肉类产量(猪、牛、羊、禽肉总产量)达到226.73万吨,生猪出栏1863.37万头,其中60%销往省外;牛奶产量570.48万吨,其中80%销往省外。黑龙江省婴幼儿奶粉产量及质量全国4第一,鲜奶产量约占全国的15%。从供需情况看,高品质液态奶、牛羊肉供不应求,龙江有很好的市场机会,也有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越条件。比如,一头品质高的奶牛年需要食用2.5亩地产青储饲料,黑龙江具备这样的土地条件。三年新建存栏1200头的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场182个。2016年,全省将继续推进规模化奶牛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