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书记在农田水利建设会发言与书记在农经网沟通会发言汇编书记在农田水利建设会发言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XX年冬以来的两年,是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史上不平凡的两年,各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打了一场美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翻身仗,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兴修的最好成绩,开创了农田治涝的新局面。(一)规划制定比较科学。我市地势低洼平坦,“水多为患、水少为忧”的问题十分突出,1998年以来,年均涝灾面积300万亩左右。仔细分析受灾原因,既有客观水情因素,更重要的是水利设施失修毁坏严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田间排灌系统已基本毁坏殆尽,毛细血管严重堵塞,排涝能力不足。市委、市政府安排水利部门组织全市40多名水利技术人员,走访群众、乡村干部和农民土专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近十年的受灾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经反复论证,编制了《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性工程规划(XX年~XX年)》,决定从XX年冬开始,集全市之力,利用3年时间疏通中小沟、治理地头沟、恢复田间沟,配套管涵桥,全面治理全市322万亩易涝农田,从源头上改变“大沟无水小沟满,小沟无水田里淹”的状况。现在看来,这个规划是科学的,是切合我市实际的。去年我们在总结第一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个不动摇、两个适当调整”的要求,即治理目标不动摇,治理重点不动摇,治理标准不动摇;适当调整治理面,相对加强治理片;适当调整治理沟,相对加强疏通大中沟,形成治一片成一片,畅通一片的水利网络。根据这个原则,各地对当年度的实施意见进行充实完善,使确定的目标更加符合实际。萧县、埇桥区党第1页共15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委、政府每年都及早谋划,组织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仔细调研,制定出台实施意见。(二)资金筹措比较有方。各级各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究以政府以奖代补资金为引导、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各界投资捐助为辅助、国家项目投资为带动的多元化投资新机制。前两年,全市共投入8.5亿元,相当于XX年实施治涝前二十年的总和。一是政府稳定投入。市政府两年拿出66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县区桥涵配套进行奖补;各县区从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中,根据每亩不少于50元的标准投入水利兴修。砀山县对中沟工程由县政府统一租赁40台大型机械开挖,配套工程由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多干多补。两年来,各县区财政共投入1.1亿元,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带动了社会各界大量资金投入水利兴修。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复垦、财政补贴小农水、扶贫开发、标准良田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一规划、统筹使用,集中用于治理低洼易涝农田,共整合项目资金3.6亿元,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单一投入向整体投入转变。三是全面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组织农民群众筹资筹劳。各地紧紧抓住“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财政、水利等部门大力配合,广泛宣传,深化发动,共筹集资金2.86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大力吸引社会投资。通过以土换资、以水换资和拍卖、承包、租赁大沟堤防使用权等方式筹集资金。泗县草沟镇通过以土换资、拍卖大沟堤防等方式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治涝工程。各地根据“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鼓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大户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积极鼓舞农民群众投资兴建自身承包地的田间配套小桥涵。全市通过这种渠道共筹集资金0.87亿元。第2页共15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推动措施比较有力。一是指导督查到位。市及县区分别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政委、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市委李宏鸣书记亲自深化田间地头,检查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市长吴旭军多次听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市四大班子相关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五个包扶工作组;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各一名负责同志带队,成立两个督查组;市水利局由班子成员带队,成立五个驻县区技术指导组,配合包扶工作组,指导县区水利冬修各项具体工作。各县区也建立了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