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管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邱贞桢目前,中职的旅游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热门专业,并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出旅游管理人才,在我国旅游管理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并且又要兼顾学校的专业课程学习,故而会在工学交替中出现很多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在分析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能够为该专业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性作用。一、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性的旅游大国,在未来的5年间将会迅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旅游接待国和旅游输出国,而旅游产业也会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所以,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业人力资源输出单位,其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素养都关系到我国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如果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当中找到良好的契合点,使学生们将校内所学充分运用于校外工作实践,继而再以校外工作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发现自身素质能力上的欠缺来“反哺”校内学习行为,这对于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提升。所谓的“工学交替”主要指的是中等专业学校在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与用人单位相互合作为学生们安排社会实践的过程。校外实践与校内专业课程学习相互结合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增强他们对于现实岗位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校外的工作实践与校内的专业课学习都需要占用中职学生们的日常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定的工学矛盾,并使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出现偏差。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校内专业课学习和社会工作实践二者不能很好地平衡起来,将对其今后的综合性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二、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构建(一)完善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实现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基本因素。这要求学校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指导,既保障学生们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的充足性,又要保障学生们能够有丰富、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机会。首先,中职院校可以与社会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合同,在不影响对方正常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要求提供实习机会的单位基于学生们一定的实习津贴和相关权利。而学校也应当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负责人,积极加强对于学生们的校外管理和指导。另外,学校还要统筹安排学生们的校内学习时间。旅游分为淡季和旺季。每年的旅游旺季可以指导学生进入旅行社、酒店、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实习,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旅游旺季的用人紧缺问题。在旅游淡季时,则要统一安排学生们进行校内的专业课学习,这样才能够不断增强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也便于校内教育者对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指导和知识传授。(二)加强监管,保障学生校外工作实践的安全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15~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还不够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如果贸然的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投放到工作环境当中,极有可能对他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中职院校在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住宿、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使他们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环境,避免受到校外不良人员、不良思想的荼毒。具体来讲,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学生们有计划的批量分配到几个实习地点,然后配备经验较为丰富、学生威信度较高的教师对学生们的工作行为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教师们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努力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三)建立健全的工学交替考核评定制度对于很多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特别是对于校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