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节日还给孩子如何让幼儿过一个有意义的“六一”节,是幼儿园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期介绍了三所幼儿园组织“六一”活动的理念和做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六一”活动与课程结合起来,既让幼儿自主、快乐,又让教师从容、轻松。“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在大家热热闹闹地准备欢庆活动之际,我们禁不住问自己,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六一"儿童节?怎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节日?以往那些庆祝活动适合孩子吗?不妨先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邻居小男孩博文在"六一”节那天早晨不愿意上幼儿园。看着他妈妈被他缠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不由得走上前去劝博文:“今天是‘六一’,幼儿园肯定有热闹、好玩的活动,你还不快去?”倔强的博文扯着嗓子对我说:“我才不去呢!没劲!”我有些愕然。博文的妈妈在一旁轻声对我说:“今天幼儿园‘六一’文艺汇演,他没有什么节目,不愿意去。”……看着孩子眼中那本不该有的失落,我有些心痛。我扪心自问:这是教师的错吗?似乎不是,因为“六一”节作为幼儿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教师在其中所付出的劳动和担当的责任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原本应当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变成了孩子心中的阴影教师肩头的重负?细细想来,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价值取向的偏差。很多幼儿园把“六一”节作为向家长、社会展示本园艺术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舞台,“出成果、出精品”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忽略了孩子们的真正需要;二、内容形式的单一。“一台节目”等于“庆祝一个节日”,这样的老面孔反复出现,终于让孩子感到乏味。表面的浮华和热闹掩盖了孩子们的无奈与落寞。怎样将“六一”节真正地还给孩子,既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度过节日,又发挥“六一”这个专属于儿童的特殊节日的真正价值?我园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到,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六一”儿童节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主旋律——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设计“六一”节的活动时,我们努力满足幼儿的需要,把“孩子喜欢什么”作为“教师提供什么”的依据。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六一”节活动应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活动前他们会热切期待,活动中他们能尽情投入,活动后每个孩子能拥有美好的回忆。前期创意——基于幼儿原有经验一个有价值的节日活动应当是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体验、萌发情感、丰富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构思“六一”活动时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认同,并基于幼儿原有经验。活动过程——提供自主空间自主是快乐的源泉。既然“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那么我们设计活动方案时就一定要思考该怎样创设环境让儿童拥有自主的空间。很显然,让孩子在活动中“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爱做”是关键所在。所以,每当“六一”节来临之际,我园许多班级都会进行类似“我的节日我作主”这样的主题活动,以唤起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快乐真正走近每个孩子。活动内容——具有挑战性现代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孩子更加喜欢丰富多彩、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活动。近几年来,我园组织过类似“运动嘉年华”“动物嘉年华”等活动,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且形式巧妙的活动能使每个孩子体验快乐,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节日活动的价值。基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园对节日活动进行研究,积累了不少深受孩子喜爱的庆祝节日活动的方式。在此,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案例与大家共享。案例一特殊的客人今天的幼儿园和平日可不一样!幼儿园里来了不少“客人”,他们是谁呢?哦!他们是拉面师傅、棉花糖师傅、点心师以及一些民间手工艺人……9点钟,“‘六一’南西一条街”开张了!孩子们走进“南西一条街”,看到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客人,顿时欢呼雀跃,他们快乐地投身其中,和一个个“高手”进行着互动游戏。有的孩子来到“拉面馆”,看到拉面师傅双手上下舞动,雪白的面团瞬间变成了细丝,十分钦佩。最吸引孩子的是能亲手试一试拉面的方法!虽然,孩子们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懂得了,很多看似轻松的本领学起来并不容易。有的孩子来到“甜甜糖果铺”,好奇地盯着做棉花糖的机器,想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