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为了你我他的健康为了你我他的健康教学目的:认识常见的环境污染,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环境污染的途径,了解危害。教学难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并能自觉抵制及预防。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案例:去年,“十一”黄金周第二天,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番“老外”捡垃圾的举动自然引起热议,有人直呼难堪,这些客人在这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公共资源是一张公德考卷,利用公共资源的过程,就是考验每个人公德素质的过程。各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公德意识的建立,要从小抓起。在家中,父母会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家出行是培养孩子公德意识的最好时机。试想全家出行,父母随意将垃圾丢弃于青青草地上,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好山好水,时至今日,这两样都弥足珍贵,我们理当珍视。但愿外国游客不用在我们的家园里继续捡垃圾!二、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分:第2页共8页①大气污染(CO2、NO2、NO、H2S、SO2等);②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农田排水等);③土壤污染(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等)。按人类活动分:①工业环境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等);②城市环境污染(城市废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等);③农业环境污染(农药、化肥等)。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①化学污染(镉、汞、氰、酚、多氯联苯等);②生物污染(血吸虫之类病菌或霉菌对环境的侵袭);③物理污染(噪声、放射线、热、电磁波);④固体废物污染(烟尘、水泥灰尘等);⑤能源污染(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各种发电手段中产生的废气、烟尘、废渣等)。三、全球环境危害的三大问题:1.“酸雨”:“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的92%以上,其余为一些弱酸。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的“酸雨”,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SO2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的催化作用和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形成“酸雨”还需要有一定的环第3页共8页境气候,如温度、雨量大、无风以及一定的地理因素等。同时它具有破坏环境,影响动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危害性。2.臭氧层损耗:(1)破坏臭氧层的有害物质:氮氧化物(N2O等)和氯氟烃(CF2Cl2等)(2)臭氧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大量增加,将严重损害动植物的基本结构,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危害海洋生命,使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还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3)臭氧层被破坏的问题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为了保护臭氧层,人类采取了共同的行动,签订了各种国际公约,决定减少并逐步停止氟里昂等的生产和使用。3.温室效应:(1)CO2、O3、CH4、氟里昂等不影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但能阻碍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红外辐射,这就象给地球罩上一层保温膜,使地球表现的气温增加,产生温室效应。(2)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两极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范围之内的,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处沿海,海平面升高无疑将是对人类的巨大威胁。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第4页共8页由于气温的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3)臭氧层的损耗和温室效应的产生共同影响环境,导致气候的反常。扼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就是最好的说明,它导致动物反常迁移,植物反常生长,甚至动植物种类的消失,我国广西等地受此现象的影响,一些海洋资源在减少或消失。四、保护环境不受污染1、怎样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保护花草树木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