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了解“说”这种文体。(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5、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教学设想: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情景导入,顺便介绍作者)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祖,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长江,也名之为“濂溪”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最能反映他道德品质的文章《爱莲说》。(出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二、组织活动:(一)听莲、赏画:听课文朗读,欣赏配画。(二)读莲: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yífányūzhuódíliánxièyìyīxiǎn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3、自读课文。4、齐读课文。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三)品莲:一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里呢?我们先看课文:题目是《爱莲说》,指名介绍“说”这种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文章哪一段写“莲”?1、读第一段: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5、师:香远益清,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生:美名远扬。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生:仪态端庄。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生:不是!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请大家看屏幕。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莲花拼图,图上有七个花瓣,每个花瓣里都写上了莲花的一种特点。另外,我手边还准备了几个空白花瓣,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