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南充市高2013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D项分别为láo/náo,fǔ/pǔ,chéng/chèn;A项分别为jī/jǐ,réng/rén,hù;B项分别为jǐn/jìn,zhá/zhà,jiā;C项分别为jiān/qiān,lǘ/lǚ,liù)2.C(A项诫—戒,B项首—手,D项纠—赳)3.B(A“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此处应用“山高水低”,意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B“恕己及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即以恕己之心恕人,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C“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此处宜用“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D“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4.A(B项“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C项应把“不只”放到“留在”前;D项“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洗净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5.D(此题考查的是重要概念的理解。A是讲的是植物和微生物的关系及其作用;B项讲的是“再生农业”的概念;C项讲的是使土壤连续固碳的方式。)6.C(此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原文说的是原因可能和植物生长旺盛有关;B项原文说的是每英亩土地需要多吸收1.5吨二氧化碳,而“地球土壤共可吸收大气中13%的二氧化碳”是拉尔的观点。D项“它们变成的温室气体约为总量的1/3”错,原文在第二段最后一句“时至今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7.D(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A项,原文最后一段说“减少温室气体,抵御气候恶化是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再生农业能否在改变传统农业观念的同时,显示出明显的环境改善效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表明A项的结论过于绝对。B项,“几年后当琼斯的增肥策略投入实际运用后”于文无据,琼斯原话是“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会让整个世界感到惊喜”,是说他们近四年的观察研究工作。C项,“还可以依据固碳量的多少领取环保津贴”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要让农场主能因为增加土壤的固碳量获得物质回报”。)8.D(A归:去处。B虞:忧患。C倾荡:倾覆。)9.C(C于:对、对于,介词。A乃:于是,连词/是,副词。B以:凭借……身份,介词/拿,用,介词。D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0.D(“孙权为帮助曹仁解围”错,文中无据,且孙权是为削弱刘备实力,为自己打算。)11.(1)况且本郡百姓坚守忠诚的节操,虽处险境依然不生二心。对微小的善行也一定要奖赏,那么做忠义之事的人就会更加勉励自己。(5分。关键词:且、贰、则、劝,各1分,大意1分。)(2)各位将军任性使气,多数时候不愿协作共事;于是曹操便派赵俨一并参与这三个地方的军务,每每遇事开导劝喻,(三位将军)终于互相亲近,和睦相处。(5分。关键词:任气、不协、参、遂,各1分,大意1分。任气:任性使气,意气用事。不协:不和,不一致。遂:终于,副词。)12.(1)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清澈。(1分)手法:衬托手法,以新安江水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的更加清澈。(2分)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水,把两岸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水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无比。(2分)(2)从“清我心”可见出诗人对清澈的清溪水的喜爱之情;(2分)末联写傍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乡、思念家乡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情;以及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内心难以言传的抑郁悲伤的情怀。(2分)(分别为感情1分,分析1分)13.①徙倚湖山欲暮时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舳舻千里旌旗蔽空④环珮空归夜月魂⑤钿头银篦击节碎⑥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⑦过蒙拔擢宠命优渥(7分,每小题1分,若错漏一个字,则该小题不得分。)14.C、D(既不是“农耕生活”,也未必“参透生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