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标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一、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审计的发展环境中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和审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监管标准国际化,以及会计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以市场经济为纽带,以科技进步特别是通讯工具的革命和信息络技术的推广为动力,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已经成为21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和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贸易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9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为%,国际贸易的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平均外贸依存度已达到25%,其中服务贸易增长率明显高于货物贸易,并且这种贸易增长的势头仍在持续。二是跨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比贸易增长速度还要快。1999年跨国直接投资超过8,000亿,比1998年增长25%,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目前全球大约有100多个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共体统一市场、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区域化是通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中途驿站。四是市场经济已成为各国首选的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是通过生产络、贸易络、金融络和信息络构造成的一个统一市场,它客观上要求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五是统一开放的全球化市场规则正在形成。1995年1月1日,作为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1997年,WTO产生了三个具有突破性的协议,即《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基础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标志着世界各国间相互开放和认同的规则的形成。另外,为全球化的金融运行提供公共准则和监管框架的国际清算银行,支持产生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发起拟定了《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银行运行和监管提供了国际标准。(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形成首先,世界金融已经历了媒介金融、信用金融阶段,现已发展到交易金融阶段。由于信息和高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信用证券化和金融工程化已使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金融交易空前活跃,数以百亿千亿美元计的资金交易可瞬间完成。金融交易正在演变成为一种脱离实物经济的虚拟的上资本交易目前全球日平均金融资产交易量是实物交易量的50倍,只有2%的金融交易具有实物经济支撑,98%的金融交易与实物经济脱离。其次,私人资本的流动量占全球资本流动量的75%,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再次,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电脑化、络化必将有力地促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业务综合化和络化,从而进一步加速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三)监管标准的国际化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机构日益转向多元化经营等一系列变化,迫使监管系统的范围、手段、内容、模式和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监管范围不断扩大,监管手段日益现代化,监管内容更加标准化,以市场约束为基础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考虑对所有金融机构采用同样的会计准则和披露标准,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巴塞尔委员会于1999年6月发布了《新资本充足框架》,对1988年制定的《资本充足协议》作出重大改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将外部评级引入风险管理框架,要求银行使用公共信息来确定其风险加权资本,根据评级公司的评级来确定信贷风险权重。由于经济金融全球化需要国际上有一套通行的监管标准和评价方法,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4月发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又于1999年10月发布了《核心原则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将成为各国监管系统共同遵守的目标。(四)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判断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和审计环境千变万化,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规范却日趋简约,加之人们对会计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而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和审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对银行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这种职业判断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