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七)(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株洲二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来中国贸易交纳少额关税,但需要花大额金钱给官员打点,这样便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因而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清政府将关税“颁发晓示”,即明定关税,故选B项。2.(2020·江苏盐城三模)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A.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另有……其他各式商品”信息可知,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故选A项。“民族资本”与材料中“上海福利洋行”不符,排除B项;“登载广告”不能说明由此开始,排除C项;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只能反映上海市场的变化,“1855年”不可能发生国人饮食习惯的深刻改变,排除D项。3.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年份进口出口18858820001865005711189517169671514329321119054471000822278881971911471503943377338166A.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B.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C.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解析:选C。贸易逆差是结果而非“数据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是表格反映的现象而非“数据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晚清”即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结束,材料中“政府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表明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传统的经济结构,故D项错误。4.下面为1895年“汉阳铁厂洋员职位设置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汉阳铁厂()A.采用了官督商办的运作模式B.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多级操纵C.重视引进西方工厂管理经验D.植入了工业文明的先进因素解析:选D。从材料看不出商办,只能得出官员控制企业,总办是清政府派遣的官员,下面的洋员主要负责技术,故排除A项。洋员分等级不等于洋员操纵企业,更不等于外国资本操纵,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引进西方工厂管理经验,洋员负责的是技术,故排除C项。图中是工厂制的部分架构,还引进西方技术,这都属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因素,故选D项。5.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清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B.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解析:选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甲午战后商办企业的设厂数和资本数都在增加,这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实业救国的影响有关,故选A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商企业的设厂数和资本也有增加,排除B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居主导地位,排除C项;“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6.(2020·百校联盟联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给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规定“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各地应“切实经营”。这些举措()A.改善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环境B.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