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2011年中小学教师县级培训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文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按照《会宁县2011—2013年教师县级培训计划》(会教发[2010]232号文件)的安排,制定本实施细则。一、培训对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职公办教师(53周岁以下的男教师和48周岁以下的女教师),但原则上2009年和2010年已经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不再参加今年的培训。教育局包乡股室负责人参加校长培训班。二、培训计划2011年计划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2300人,其中校长100人(初级中学校长45人,小学校长55人),在职学科教师岗位培训1840人(小学教师1011人,初级中学教师725人,幼儿教师104人),高中教师360人(详见附件1)。三、培训方式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以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研基地为依托,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观摩示范教学、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课堂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组织培训活动;培训要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方式来设计教学主线、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要力求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教改,融师生互动、学员互动、答疑解难等于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型学习、资料性学习等方式组织培训期间的一系列活动。每期培训学时不少于120学时(半个月),其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50学时。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行精致管理和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四、培训目标(一)校长培训培训以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经验交流、办特色学校为主线,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为目标,以乡镇学校抓规范、县直学校抓效益为重点,以教育法规、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和谐校园建设、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二)学科教师岗位培训-2-培训以了解教育教学信息,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为主,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为重点,通过听课、讲课、研讨交流、专题讲座、撰写心得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夯实幼儿教育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学前教育大纲、办学设施设备、音乐美术基础、课程理论与课堂实践、幼儿教育心理学、幼教科研方法等内容为主,为我县发展学期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理念新、保教能力强的幼儿教师队伍。(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技术能力的达标是今后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在以上培训中,没有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必须安排50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暑假集中安排高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专题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培训任务。六、保障措施(一)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培训管理工作,教育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张启业汪自仁副组长:刘鹏飞李钧刘耀碧-3-成员:段兆军蔺国臣张贵荣王谦丁刚李映河张亚雄王宗相师向青唐维义陈剑锋陈文玺白建雄吴泰祥刘琦王俊峰姜汉昌靳新华李立峰崔发宏薛玉霞牛勇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剑锋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制订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健全教师培训工作责任制,组织、协调、督查、考核、颁证、奖惩等工作;协调各培训基地,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落实各乡镇校的培训指标,督查培训基地对学员的考勤,审核基地学校主讲教师资格和各学科培训内容,严格兑现奖罚。(二)培训基地职责《会宁县2011—2013年教师县级培训计划》(会教发[2010]232号文件)已确定了县直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回民小学为我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校长为基地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各基地要把教师培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