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综合训练(六)(建议用时:80分钟)一、选择题1.(2020·江苏百校大联考)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材料中“这个革命”的结果是()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结束了国内革命战争解析:选C。由材料“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可知,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列宁提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的用意是()A.欲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西方生产方式值得借鉴C.防止资本主义弊端D.应充分肯定市场经济解析:选B。材料“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反映的是列宁赞成“资本主义”中的积极成分,即能消灭小生产者的涣散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采用了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体现的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借鉴,故B项正确。3.“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以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解析:选C。据材料“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可得出农民在很少的私人土地上生产了更多的农产品,侧面反映集体农庄体制有弊端,故C项正确。4.(2020·浙江浙南名校联盟联考)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的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导致苏联数据变化的原因是()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A.新经济政策取得伟大成就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动C.西方主要经济体深陷困境D.苏联经济实现全面现代化解析:选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3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明显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幅度下降,西方主要经济体深陷困境,这是苏联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上升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5.(2020·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联考)社会消费基金是给职工支付工资外,国家用于居民的公共福利基金。阅读下表“苏联社会消费基金状况”,该表反映出苏联()年份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人均从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卢布)1933年22.1%61.731937年29.1%234A.工业以消费品生产为主B.国家收入分配考虑到民生C.苏联模式的活力衰退D.新经济政策推行按劳分配解析:选B。题干中社会消费基金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在增长,人均获得的收入也在增长,而社会消费基金是一种福利基金,也是收入的一种补充,这说明当时苏联国家收入分配考虑到民生,故选B项。6.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采取了许多歧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到1933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1929年的32.25%,从美国的进口额还不到1930年的6.3%。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导致了美苏两国加紧冷战C.中断了苏联工业化进程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解析:选D。材料中,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导致苏联对美国进出口额的下降,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这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故选D项。7.下图是美国的一项经济数据统计图。对该图解读准确的是()A.1929~1933年美国经济逐年下降B.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C.二战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D.国家干预经济造成经济“滞胀”解析:选B。材料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