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适应性考试试卷历史学科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道教D.佛教3.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设立刺史制6.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郡守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7.“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8.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协助皇帝处理万机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六国B.开创皇帝制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0.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太尉D.刺史1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12.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阁1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文中“委员制”是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1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A.实行郡县制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D.设立刺史15.宋代“……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分割B.皇帝权力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宰相权力的加强1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17.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是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